“因此,京兆府府尹潘大人便判了柳氏淫亂之罪,游街示眾了整整一日。”
“這案子不僅鬧得眾人皆知,卷宗也已經入了京兆府衙門的案牘庫,這份卷宗,豈不就是治罪沈煜的直接證據?”
安熹帝聞言大喜。
“好,潘大人這案子判的好呀!”
“明日早朝,朕一定要罷了沈煜的官!”
“省的我整個安國都跟著他丟人。”
他好歹也是吏部尚書,要什么女人不行,非要和一個有夫之婦搞在一起。
當真是個拎不清的。
安國不需要這樣拎不清的吏部尚書。
朝堂上更不需要他這種喜愛結黨之人。
太子雖然也不看好沈煜,但還是出聲勸道:“父皇三思呀。”
“在安國,男子與有夫之婦偷情并不算是大罪。”
“若是父皇因此罷免了沈煜的官職,怕是會引來非議。”
“到時,那些和沈煜交好之人,定然會提出反對意見。”
安熹帝冷哼道:“朕可是安熹帝,豈會怕了那些朝臣?”
太子笑道:“父皇可是天子,自然不怕他們。”
“父皇只是一向賢明,希望尊臣和睦,尊重那些大臣們的意見而已。”
聽到太子如此說,安熹帝很是欣慰。
還是他這個兒子了解他。
他坐到龍椅上,端起李公公新換好的茶盞,小小抿了一口。
“那以太子之見,朕該如何處置沈煜才好?”
他想要借此機會再看看太子的能力。
太子只是思慮了片刻,就開口說道:“以兒臣看,不如將沈煜重新降為吏部侍郎。”
“然后讓他的兒子沈良謙接替他的吏部尚書之位。”
“子代父位。”
“這樣不僅按照律法降了沈尚書的罪,還堵住了沈煜朋黨之嘴,讓他們找不出理由反對。”
見安熹帝沉默不語,太子似乎猜到了安熹帝的顧慮。
他繼續道:“父皇,沈良謙雖是沈煜之子,但為人處世和沈煜很是不同。”
“他不僅擁有大才,而且為人正直,最不喜的就是在朝堂上拉幫結派。”
“這樣的人坐上吏部尚書之位,才能更好的幫朝廷篩選出真正可用的人才。”
除此之外,他對沈良謙還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和信任感。
當然,這一點他是不可能告訴安熹帝的。
安熹帝自然知道沈良謙的為人,也知道他的才能,畢竟沈良謙可是他親封的狀元,而且還在他跟前當差了好一段日子了。
只是,他如今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當真能擔得起這個大任嗎?
思來想去,安熹帝還是擺了擺手。
“沈良謙如今不過是個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怎能直接升為正三品的吏部尚書?”
“安國有史以來,還未曾有過這樣連升多品的先例。”
太子不急不慢道:“父皇,有大功者除外。”
大功?
安熹帝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看向了太子。
“可是端王謀逆之事有了結果?”
沈良謙這半年來,一直在錦州協助太子調查此事。
太子所說的大功,怕是也只能是此事了。
太子回道:“是的父皇。”
“兒臣今日前來,就是要向父皇稟告此事的。”
“若不是沈修撰以教端王幺女作畫為名,潛伏在端王府半年,兒臣也拿不到端王謀逆的關鍵證據。”
“所以端王能夠伏法,沈修撰的功勞最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