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天倒是沒有想到系統如此貼心,從公眾號的注冊到吸引增加粉絲,再到最后的變現,系統都給予了建議。
不過,雖然系統給予了建議,葉小天還是需要自己親自操作一番才行,畢竟,系統沒有將一個已經運營成功的公眾號交給葉小天,讓葉小天躺著賺錢,這只能讓葉小天親力親為去做了。
既然系統都獎勵了,能今天做完的事情,葉小天自然不會拖到明天。
葉小天擦干腳,打開電腦,做好注冊前的準備。
首先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葉小天公眾號的定位。
系統列舉的公眾號定位有很多,諸如旅行攝影博主,穿搭博主,美食博主等等。
旅行?自己就去過一次京城,而且以后也沒有時間,這個去掉。
穿搭?葉小天在系統的指導下對穿搭有所了解,但是葉小天顯然沒有那么多衣服做展示,這個也不行。
美食?讓葉小天吃美食可以,但是對于怎么做美食,怎么吃,到哪里吃,葉小天還真沒有了解過。
……
當葉小天接連看了幾個定位分類之后,都直接否定了。
本以為這是個很簡單的事情,沒有想到這么難。
而且,自己似乎在某個領域都沒有擅長的東西。
否則,也不會如此尷尬了。
咦?
竟然還有讀書的?
分享古往今來的文學家們的文章。
葉小天見到這個,眼睛微微一亮。
終于找到自己擅長的了。
這讀書的公眾號不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嗎?
現在葉小天在系統的指導下正在大量的古往今來文學家們的經典作品,遇到優秀的文章都會記錄摘抄下來,不過,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和別人分享這些經典的東西,如今這公眾號倒是個很好的平臺。
既可以為公眾號提供內容,也可以記錄自己讀書的內容,兩全其美。
就算是最紅公眾號沒有做成,賺不到錢,但是發布的內容也算是給了自己一個記錄。
這樣一想,葉小天立刻就有了自己公眾號的定位,做讀書的公眾號。
想好公眾號的定位,葉小天開始考慮公眾號的名字,總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吧。
既然是讀書的那就叫葉讀。
頭像的話,葉小天也不懂得設計,干脆直接在word上面打上字,然后QQ截圖,保存圖片,頭像也有了。
葉小天接下來優化公眾號的一些細節,決定發第一篇推文。
這驟然讓葉小天去特意想,反而毫無頭緒,葉小天索性也不多想,直接按照自己目前在讀的數來推送,反正這也是葉小天記錄自己讀書內容的一個公眾號。
《最先與最后》,選自魯迅先生雜文集《華蓋集》的《這個與那個》,在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
葉小天最近讀到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倒是獲益良多,覺得可以隨時拿出來讀讀看看。
《最先與最后》,文字簡短,雖然只有區區的七百余字,但是卻深刻尖銳的突出顯示了國民性的弱點,“不為戎首,不為禍始。”
文字深刻尖銳,充分體現出魯迅雜文“投槍、匕首”的特點,而且其中蘊含的深意,引人深思。
葉小天最近讀過多次,倒是對此熟悉的很,并沒有直接復制上去,而是一邊讀,一邊寫,再次細讀,又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