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自言自語地朝家走去了。說干就干,周里尹拉了村里幾個年長的老頭子,屋里煙鍋袋子云霧繚繞地抽了好幾日,總算是將這個事給定下來了。
但是還缺個章程,這個章程可不就是隨便列幾條就行了,周里尹找來目前村里最有學問的人——三羊,來給村里擬寫章程。
這章程可就不僅僅是說那七份股的事了,連同上次列出的十條嚴禁做的事,一并納入進去。
三羊表面上還是一派波瀾不驚,其實背地里查了無數書籍,忙了好幾個夜晚,黑眼圈都熬出來了,又請魏老夫子給指點下,這才將周里尹的白話變成了紙上嚴謹深刻的文字。
“……上天庇佑吾村,人壽年豐,民康物阜,因立村中公產,為作本村公用之費……特制定本村規,永矢咸遵。”
周里尹讀著不禁咂舌,“三羊,你這寫得好像那個戲文里的圣旨一樣嘞。”三羊心中樂開了花。
“三叔公,這咋聽不懂啊?”一個村民抓抓頭。
“傻玩意,這寫到書面上的,就不能說些大白話了,多不正式啊,你放心,這話我懂,回頭會上聽我說就行了。”
周里尹捧著這章程,在村公堂門口先貼上一張,讓村里人先了解了解,兩日之后,正式開村民大會。
這個大會,不僅僅是有飯館份子的人出席了,只要葫蘆村的村民,都能出席。
“今天將大家伙聚集到這,主要是為了村里那七份股的事……”
周里尹噼里啪啦地說了大半個時辰,底下村民聽得十分認真。
“三叔公,你這意思是,以后這七份股誰也不給,分的錢村里公用唄?”“沒錯,就是這個意思,以后這個錢怎么用,都要經過大家商討,主要是用到將咱們村搞得越來越好的事情上,比如說,建個村學堂。”
“村學堂?只要咱們葫蘆村的小孩,都能去讀書認字嗎?”
“那肯定的,教書的先生咱們村里請,你們想讓孩子來學認字的,給先生拿點青菜雞蛋啥的就行,當然,紙筆啥的還要自己備一點。”
“那書啊、紙筆呀也不便宜呢,誰讀得起啊?”狗蛋娘在底下叨咕,她家原來還有份子呢,現在沒有了,哪有錢送孩子學認字。
一個婦人笑她:“咋?你還指望你家狗蛋考個狀元來呀?會寫自己名字不就行了?拿個小棍子在沙地上寫是一樣的。”
“是這個理,孩子會認個字、算個賬,我就滿意了。”不少人紛紛附和。
周里尹說:“識字是一方面,關鍵是讓咱們孩子學點道理,懂點規矩禮儀,別整天嘴里胡咧咧,見到外人時,又跟個鋸嘴的葫蘆似的,一句話不會說。”
“對對,學個規矩道理。”
也有那有點家底的,心里更激動,孩子終于有學上了。若以后也能考個秀才,家里還能免賦稅呢。
他們村里附近,除了建平伯府的花莊子里,根本沒有學堂,而那花莊里面的學堂,如今是不收外家子弟的。
總而言之,在村里建個學堂,長遠來看,百利而無一害。
“在哪里建學堂啊?那先生請誰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