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專門為電影、電視節目和中世紀愛好者制作準確的中世紀武器和盔甲的歷史重演,亞歷山大在那里工作了幾年,作為他們的鋼鐵制造商和質量保證員之1。
所以他知道怎么做鎖子甲。
他正在向軍械師們演示。
首先,他拿了1根長約4毫米厚的電線,開始把它穿過拉板。
拉拔板是1個小的金屬或在這種情況下,木制的矩形塊,上面有幾個小孔,由大到小,從這些小孔中拉出鋼絲,首先穿過大的,然后逐漸穿過小的,直到鋼絲達到所需的直徑。
亞歷山大希望鋼絲的厚度在1.5到2mm之間,所以他用鉗子作為虎鉗,他強迫鋼絲穿過越來越小的孔,直到他對尺寸滿意為止。
然后,他拿了1個直徑約8毫米、下端有1個孔的l形木心軸,把電線穿過那個孔,打算做1個彈簧。
1旦他開始用l型手柄旋轉芯軸,金屬絲就會隨著芯軸旋轉,繞在芯軸上,變成1個彈簧。
當彈簧長到10厘米左右時,亞歷山大將彈簧從心軸上取下,然后用鉗子開始切割彈簧的各個環,同時留下重疊的部分。
接下來是真正的盔甲制作部分,亞歷山大拿了1個戒指,用鉗子稍微打開戒指的切割端,然后再把4個戒指穿過中間的戒指做成1個4-1的形狀——即1個戒指里面包含4個其他的戒指。
只要你愿意,這種圖案可以重復很多次,在側面的環上附加額外的環,使結構越來越大,直到制造出1件由小環組成的襯衫,或者被稱為鎖子甲。
鎖子甲主要有兩種類型——根據環的開口端閉合的方式來分類。
第1種是用錘子把兩端敲在1起,使它們變平,然后互相粘在1起。
這就是所謂的鎖子甲,它真的不能很好地抵御劍或矛的攻擊或其他實質性的攻擊。
雖然在亞歷山大之前的時代,托甲在歷史上是準確的,但它真的沒有那么有效,甚至可以徒手撕裂1個托甲。
制作鎖甲的更好方法是使用第2種方法——鉚接鎖甲。
鉚釘鎖子是這樣制作的:把兩個開口的1端互相壓扁,然后用鑿子在它們上面打1個楔形的小洞,然后把1根細鋼絲穿過這個洞把兩端固定在1起。
金屬絲的兩端會向上翻轉,以防止金屬絲滑出,這樣就像釘子1樣,把金屬環固定在1起。
所有的環都必須像這樣鉚接起來,這比把兩端錘在1起的工作量增加了幾倍,但也有好處,可以制造出更堅固的盔甲,比對接鎖子甲強很多倍。
這也是亞歷山大所做的。
在亞歷山大展示了最初的幾個鉚接環和將新環攻擊到現有矩陣結構上的機制后,鐵匠們覺得他們從西方看到了日出。
他們都對這種鋼的創新使用感到驚訝,因為當時的主要金屬是青銅,它不能像鋼1樣被操縱,因為它們在大變形下會產生裂紋。
亞歷山大給了他的尺寸,然后命令鐵匠們盡可能多地制作完整的襯衫鎖子甲,因為他們知道不可能有很多。
根據戒指的大小,1件完整的襯衫鎧甲可能有3萬到5萬個獨立的戒指,平均每人需要150個小時才能制作1件。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就是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連續兩周不間斷地工作,只是為了完成1件盔甲。
如果想要裝備1支數萬人的軍隊,那就需要更少的鐵匠來完成。
亞歷山大離開鐵匠們繼續他們的工作,休息了1天。第2天,他會見了另1群工匠,即雕刻家,討論蓋亞女神雕像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