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城里45十萬人中,大約有5萬人同意搬到亞歷山大那里去。
但如此龐大的人口外流引起了托勒密的警惕,所以亞歷山大只能接受7000人,即使這樣,他也要付給托勒密1筆可觀的傭金。
但是亞歷山大把它發出去了,因為他擔心他的領土上可能沒有人口。
最后,亞歷山大還有最后1項工作要做,他讓工匠們為他制作1些新東西。
他下令做的第1件事也是最重要的1件事是制造1臺重型犁。
托勒密告訴他,贊贊島因為粘土太重而貧瘠,這在使用當今世界使用的輕型木犁時是正確的。
但是有了重型犁,也就是后面有金屬楔子的輕型犁,就可以有效地排干和耕種容易積水和阻礙植物生長的重粘土,甚至比阿德汗地區的輕質土壤產量還要高。
為了保密,亞歷山大讓人單獨制造了犁。
他讓木匠們制作犁的木制部分,這只是1個裝有輪子的輕型犁,后面有1個奇怪的洞。
而鐵匠們制造的金屬楔子實際上可以轉動土壤并使其傾斜。
因為鐵很貴,所以他用青銅做了楔子,不過在未來,它們將被高質量的鋼所取代。
他做的第2件東西是拴在犁上的馬項圈。
目前的皮帶纏繞在馬的氣管上,使其收縮,使它們越用力拉犁,就越擠壓馬的喉嚨,從而限制了犁地的速度。
但是馬項圈繞過了這個問題,它纏繞在馬的肩膀上,讓馬用更大的力量拉動。
當然,項圈不僅適用于馬,也適用于騾子和驢子。
在亞歷山大忙于這些準備工作的同時,占據他時間的第2件重要的事情是,他偶爾去看看法莎帕夏和托勒密,他們正忙著為1周后的和平談判做準備。
阿蒙赫拉夫特在距離阿德汗僅100公里的1個名叫哈利克的城市安營扎寨,他的代表團計劃在5天后抵達。
奇怪的是,并不是阿蒙赫拉夫特愿意發起和平談判,而是托勒密。
但這是事后才預料到的,因為托勒密無疑是戰爭中較弱的1方,因此比阿蒙赫拉夫特更迫切需要時間來鞏固他的軍隊。
阿蒙赫拉夫特輸了1場仗并不意味著他出局了。
即使他的最高指揮部支離破碎,他仍然有可能扭轉局面,因為他擁有更多的資源。
阿蒙赫拉夫特當然意識到了這1點,堅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休戰,并渴望盡快開始第2輪戰斗。
但這1次,現實似乎并不支持前任國王。
通過外交手段和軍事手段的結合,托勒密,或者更準確地說,亞歷山大和法爾扎帕夏成功地迫使阿蒙赫拉夫特來到談判桌前。
首先,軍事上的失敗,特別是中高層人員的損失確實傷害了阿蒙赫拉夫特,正如法查帕夏所預測的那樣,這使他無法迅速召集另1支軍隊。
但這是兩個問題中較輕的1個。
當亞歷山大提出1項利用阿蒙赫拉夫特弱點的計劃時,在更為嚴峻的形勢下,出現了1個小得多的問題。
就像鬣狗抓住垂死的獵物,在獵物完全死亡之前開始吃掉它1樣,精明的雇傭兵領袖讓經驗豐富的帕夏·法爾扎開始制作陷阱。
這位受人尊敬的勛爵首先從下面移走了柴火,并威脅要拆除阿蒙赫拉夫特的整個影響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