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的前世也是如此,直到中世紀,歐洲的森林開始變得稀缺,因為人們世世代代、幾千年來1直在砍伐所有的森林地區。
直到那時,當木柴的價格開始上漲時,人們才開始尋找替代能源,并發現了煤炭。
但煤炭真正得到普及是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黑色軟巖成為未來的燃料。
但是阿達尼亞還沒有達到這個地步,所以目前民用市場對亞歷山大來說是不可能的,他只有第2個選擇——把煤塊賣給各個行業。
他確實打算這么做,因為他已經要求塔克菲茲把1些過去為這些工業提供木柴的伐木工人調到他的煤塊制造廠。
但這還不足以銷售2000噸煤,因為如果換成牛腩,就會變成2500噸。
也許亞歷山大能賣1半。
所以亞歷山大決定他需要另1種方式來使用這些燃料。
然后決定用它們來做鹽。
鹽是古代世界的1種珍貴商品,人們非常需要它,因為它被用作調味品,用來保存肉和魚,甚至被醫生當作藥物開處方。
但與普遍的看法相反,鹽并不貴,或者更具體地說,1個人可能購買的鹽的數量并不特別昂貴和有價值。
例如,在贊贊,1公斤鹽的價格和小麥差不多,都是2盧比。
因此,1個年收入約1800盧布的農民可以負擔得起幾乎1噸的原料。
但他的飲食最多只需要兩到3公斤,而他的大部分需求將來自于他需要白色粉末作為保存肉、魚和蔬菜的防腐劑。
雖然鹽相對便宜,但這并不是說鹽“貿易”便宜。
事實上,鹽貿易是非常有利可圖的,因為每個人都需要鹽來熏制他們的產品,而不是在冬天挨餓。
因此,這是1筆量大的生意。
在這個時期,鹽只能從海水中生產,但不能像現代那樣從鹽礦中開采。
這是因為沒有重型機械就沒有辦法抽干地下水。
因此,沿海城市可以利用這1點,向內6出售大量的東西。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城市都能生產鹽,導致許多生活在海邊的人不1定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原因是為了生產大量的鹽,人們需要建造能夠容納大量海水的鹽田,這些鹽田要足夠寬,可以為蒸發提供很大的表面積,并且要有足夠的地方遮擋海浪和雨水,這樣它們就不會再次被弄濕,重新開始蒸發循環。
贊贊沒有達到最后1個標準,因為那里經常下雨,因此沒有鹽業。
干旱前的鹽會從商人那里購買,而現在,正是由于亞歷山大的仁慈,他從阿德汗那里購買了大量的鹽,這里的人們才沒有死于營養不良。
但那些符合標準的地方確實通過鹽貿易變得富裕起來。
非常富有。
像阿德汗1樣富有。
事實上,正是因為鹽的貿易,阿丹才能夠成為這個國家最富有的省份。
他們甚至不需要在阿德汗建立1個鹽坑來提取鹽。
每年,生命之海都會仁慈地在海岸上留下大量的鹽,而人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鹽撈起來收集起來。
由于王室控制著生命海,他們從這種貿易中獲利最多,使他們成為阿達尼亞最富有、最強大的家族,從而成為統治者。
他們會說:“我們得到了神靈的保佑,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被賜予了生命海。”
而真正的說法應該是“我們控制了生命之海”。這就是為什么神喜歡我們。”
在這種情況下,阿德汗絕不是個例。
在亞歷山大的前世,威尼斯在中世紀的第1個主要國內產業是鹽業。瀉湖的淺水沼澤已經快要變成鹽田了,所以威尼斯人要做的就是把它圍起來,清除植被,讓大自然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