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亞歷山大只有幾件高級作品可以出售。
還有鐵,因為亞歷山大想出售用鐵制成的鍋碗瓢盆,而不是生鐵,因為生鐵的加價要高得多。
還有1個原因是哈羅德想用它們來制造武器,即使亞歷山大告訴他,“這些鐵錠是用1種工藝制造的,這種工藝使它們無法制成武器”,商人似乎還是想碰碰運氣。
亞歷山大不喜歡這樣,他給了商人幾百公斤的“民用鋼”,讓他在再次向他購買之前先試著用它們制造武器。
他對其他人也是這樣做的,他們也瘋狂地想買熨斗。
事實上,他們最初是被極其便宜的鐵錠和廉價的玻璃吸引到贊贊的。
后來他們才發現,這座飽受戰爭、饑荒和瘟疫蹂躪的城市竟然出產了如此多的寶石。
因此,盡管他們對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點失望,但他們最終還是對自己買到的東西非常滿意。
并承諾下次他們訪問贊贊時,會帶來很多奴隸和動物,時間從3個月到9個月不等,這取決于每個商人和他們的交易時間表。
是的,亞歷山大想要交換的是奴隸和動物。
他說,雖然他接受現金,但他愿意以4500羅帕爾的價格購買每個好奴隸,比市場價4000羅帕爾高出11%,每匹馱馬1000羅帕爾,比市場價多100羅帕爾。
這意味著商家進行這種交易會更有利可圖。
亞歷山大想要這么做的原因很明顯。
他需要更多的人,所以需要更多的奴隸。
還有更多的馱畜,因為他需要更多的動物在工業和周圍的農田里工作。
即使是大宗采購,他也愿意支付溢價。
亞歷山大甚至想購買大型船只來運輸他的貨物,但決定暫時擱置購買,因為這在當時不是至關重要的,他已經有了1支艦隊,阿蒙赫拉夫特用它來攻擊位于那里的港口提比亞斯。
1旦亞歷山大有了海軍,這些船就可以兼作貨船和戰艦。
需要注意的1點是,亞歷山大沒有出售任何水泥、磚塊或武器。
這是因為當時的產量很難滿足亞歷山大對水泥和磚塊的需求,而亞歷山大還在用新武器武裝他的軍隊。
即使他想賣掉這些產品,短期內他也不太可能做到。
但總而言之,這對兩組人來說都是1次富有成果的相遇,因為其他商人發現了1個未知的寶藏,亞歷山大終于找到了他的第1個渠道來銷售他所有美麗的產品。
對帕夏來說最好的是,這1切都是出于阿達尼亞,這意味著沒有貴族的限制。
“好吧,祝我們的合作長久而有利可圖,”亞歷山大在結束會議前舉杯。
亞歷山大進攻的借口是站不住腳的。
1個非常弱的。
因為盡管高級貴族可以攻擊拒絕他的低級貴族,但該規則的主要警告是必須得到國王的批準。
或者任何大貴族都可以用各種借口取代小貴族。
這是個大問題,因為托勒密不會介意亞歷山大攻擊反叛貴族。
他甚至事先允許亞歷山大懲罰任何在他手下的貴族,而不需要先征求托勒密會議的意見。
但其中的1個小問題是,首先,誰是阿達尼亞國王、托勒密國王還是阿蒙赫拉夫特國王還沒有確定,這件事暫時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1點,在阿蒙赫拉夫特和托勒密之間的條約中已經口頭同意亞歷山大不會攻擊贊贊的貴族,反之亦然,每個貴族都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想要加入的1方,而不會受到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