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它必須是兩倍,因為那里還必須有其他便利設施,例如為他們提供淡水的渡槽,供孩子們玩耍的開放場地,甚至是亞歷山大計劃在未來開設的公立學校。
這意味著亞歷山大可能不得不將西區延伸到城墻之外,或者在城墻周圍建造1堵新城墻。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容納更大的建筑。
但事實就是如此。
亞歷山大知道必須這樣做,他咬緊牙關,決定這樣做,并面對隨之而來的挑戰。
首先是材料需求的增加。
刁奧戈西斯前段時間向他報告過的事情。
據該男子說,為了滿足亞歷山大每2天建造1層的要求,與以前的300名男子和每層15噸水泥相比,他說他需要800人和每層50噸水泥。
他甚至給出了崩潰。
2天打好地基。
和2天建造4層樓中的每1層。-1天建造墻壁,1天澆筑混凝土屋頂。
這需要10天,每棟建筑250噸水泥,而不考慮固化。
現在使用迪奧波羅斯的方法,亞歷山大發現他每5個月將生產15座建筑。
這似乎太慢了。
因此,為了加快這個過程,亞歷山大做了兩件事。
首先,他將800人分成兩隊,1隊在1棟樓的墻壁上工作,另1隊在另1棟樓的屋頂上澆筑。
這樣,1組就不必閑著等待另1組在開始屋頂之前將墻壁弄好。
其次,他決定給迪奧波羅斯2000人而不是800人,每天給100噸水泥而不是50噸水泥的配額。
這將使他的產量翻倍,在5個月內建造60座建筑物,或者每兩天半建造1座,考慮到工人的周末,這大約是3天。
這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以這種速度,即使考慮到任何不可預見的延遲,亞歷山大在十年內也基本上能夠容納200,000人。
事實上,如果他能解決水泥供應的瓶頸,他就能更早地完成。
但亞歷山大也知道這不太可能,因為增加這個數字會很困難。
即使他可以開采更多的石灰石并建造更多的窯爐,建造水車來粉碎熟料也將是1個挑戰,因為贊贊已經耗盡了快速流動的水源。
剩下的少數人可能會被渡槽用來向城市輸送淡水。
雖然將水泥生產轉移到另1個城市目前對亞歷山大來說是不行的。
因此,出于所有這些考慮,亞歷山大選擇推遲為這個龐大的項目開綠燈,而是讓迪奧波羅斯,現在法拉扎先做1些更初步的工作。
其中之1是確保他發明的水泥是安全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擔憂,是因為亞歷山大無法使用任何現代質量保證設備來檢查決定水泥質量的變量的大小。
哎呀,亞歷山大甚至沒有溫度計來檢查窯爐溫度。
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看著窯爐燃燒著火焰,并根據火焰的顏色粗略地猜測溫度,這是他通過與各種類型熔爐打交道的豐富經驗而磨練出來的。
因此,在不知道水泥質量的情況下,亞歷山大當然擔心建造1個16米高的建筑物,人們會住在里面。
這不像修路,劣質水泥只意味著頻繁的坑洼和昂貴的維護。
因此,亞歷山大首先決定建造1些原型建筑,看看這1切是如何進行的。
通過這種方式,工人有機會獲得使用這種全新材料的經驗并學習如何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