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已經完成。請允許我們回來。
米特里迪圖斯迫不及待地想回去。
“波浪”
亞歷山大非常毫不客氣地輕彈了1下手腕,這是非常不尊重的事情。
但亞歷山大并不在乎。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非常不滿意無法對他的戰爭得出任何結論,因為盡管敵人被打得粉碎成肉泥,失去了1半的原有力量,但它似乎仍然準備戰斗,拒絕屈服。
在他的城市里,對戰爭的挫敗感正在增長。
亞歷山大不想再與珀爾修斯作戰,因為他的人民不想再與珀爾修斯作戰。
事實上,也正因為如此,他還沒有注意到岡比西斯發起的對敵人營地的攻擊。
我們希望珀爾修斯離開時不必流更多的血。
而且他擔心如果事情變得太可怕了,他們可能會在絕望中做出1些瘋狂的事情,比如殺死他們擁有的2,500到3,000名囚犯。
于是他試圖通過外交途徑把他們趕回來,但失敗了,他的心情很糟糕。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的情緒有了顯著改善,因為米特里迪圖斯回來了,基本上給了亞歷山大想要的1切。
似乎隨著狄奧尼的回歸和3人組(菲利普斯、米特里迪圖斯和狄奧尼)的催促,珀爾修斯終于冷靜下來,開始客觀地看待事物。
米特里迪圖斯還向國王透露了他討論過的和平條件,并承認了他的立場,珀爾修斯最終求和。
所以條約是:
持續1年的白色和平。
雙方都不需要支付任何戰爭賠款。
任何1個國家的商人都不會受到迫害。
最后,也許也是最重要的1點,將交換同等數量的囚犯。
在這里,提比亞斯交換了所有的俘虜,而贊贊則允許米特里迪圖斯在大約3,000人中選擇他想釋放的哪1個。
盡管蒂巴斯也試圖為剩下的12,000人辯護,甚至提出用德皇的錢給他們的錢或從他們從亞歷山大那里騙來的錢池中購買它們,但亞歷山大堅持要保留它們。
“我們需要他們來重建我們的城市。任何贖金都可以等到和平條約到期。他說。
正是在這些條件下,短暫而致命的戰爭終于結束了。
起草和平條約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快,雙方在1天內就完成了。
甚至在簽署協議和交換囚犯時,亞歷山大已經可以從他的城墻上看到提邊集中營的城墻是如何被拆除的,士兵們是如何被安排成行軍隊的。
珀爾修斯似乎已經準備好在交易完成的那1刻進軍,他得到了他的手下。
“太可惜了,我們無法干掉他們,”亞歷山大看到這樣,忍不住對這個失去的機會進行了1些嘲諷。
沒有人幻想他們簽署的和平條約是脆弱的、脆弱的,而且襲擊會在條約到期后重新開始。
因此,如果亞歷山大有能力,他肯定會試圖當場砍下蛇的頭。
也許珀爾修斯已經感覺到了這1點,因此謹慎地決定趁他還有機會撤退。
米特里迪圖斯和菲利普斯花了1些時間試圖讓他看到他們目前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