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還算幸運的房子,也就是那些還矗立著的房子,無1例外都被闖入了。當亞歷山大穿過這些房子時,他能察覺到從那里飄出明顯的哀嚎聲。這些聲音讓他心中充滿了痛苦與無奈。盡管他已經下令停止掠奪,但這些暴行的受害者仍然活著,他們終于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可以放下心來。然而,他們所遭受的創傷和痛苦,卻是永遠無法抹去的。
亞歷山大默默地走著,心中的沉重感越來越強烈。他知道,這場戰爭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勝利和榮耀,更是責任和痛苦。他必須盡自己所能,去彌補這些無辜百姓所遭受的損失和痛苦。
他們哀傷的歌聲與亞歷山大周圍的士兵們歡快的歡呼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只隔著1堵磚墻。這1認識讓亞歷山大甚至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惋惜。
他在心里說道:“唉,如果有別的辦法,我就不會這么做了。但如果我沒有對你這樣做,也許你或你的兄弟、丈夫或兒子也會對我和我的城市這樣做。既然有人要受苦,那就讓你受苦吧。對不起。”
當亞歷山大繼續前進時,他開始注意到這座城市的1些特點。就像贊贊1樣,許多這些建筑既是住宅又是商店,1樓出售各種農產品。然而,他經過的每1家這樣的商店、沙龍和餐館都被闖入并搶走了所有貴重物品——食物、珠寶、織物、陶器以及士兵們能找到的任何東西。甚至連鞋子、小家具、甚至鍋碗瓢盆等日常用品也不能幸免于難,尤其是鐵制品。至于那些操縱它們的人的命運如何,亞歷山大從眼角余光中注意到不少死者或被侵犯者的影子1動不動地躺在那里。
當亞歷山大經過這些建筑物時,他突然感覺到他的馬正在往上爬。他抬頭望去,只見前方是1座高大的城墻矗立在天際。這座城墻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滄桑歷史也見證了亞歷山大的征服之路。
塞薩利的道路宛如1條蜿蜒曲折的巨龍,與阿哈德尼亞和贊贊的風格相似,它們并非平鋪直敘,而是盤旋上升,依山而建。隨著亞歷山大的地位提升,他逐漸注意到了周圍環境的變化。原本擁擠的房屋漸漸變得稀疏,那些方方正正的建筑天際線被宏偉的螺旋屋頂所取代,這些屋頂點綴著無數的中小型寺廟、行政建筑和貴族富人的豪宅。
亞歷山大明白,這座城市有著明確的階層劃分。窮苦人民居住在城市的下半部分,而富人則占據了上半部分,而城市的最高點,無疑是城主的居所。這種布局符合當時的建筑風格,也讓亞歷山大覺得理所當然,畢竟這里的空氣更加清新,遠離了污染和喧囂。
“公共廁所和渡槽。”亞歷山大在繼續向上攀爬的過程中,輕聲自語。他的目光開始被周圍無數的別墅和莊園所吸引,它們的數量之多,讓他感到驚訝。
據他估計,贊贊的別墅和莊園數量連這里的5分之1都不到。而且,每1座別墅和莊園都顯得比另1座更加宏偉,每個都有自己的寬闊后院。在那里,幾乎每個人都在青翠的山丘上擁有廣闊的種植園。當亞歷山大發現這些種植園時,他立刻意識到,這就是卡米烏斯經常提及的葡萄園。
這些葡萄園所展現出的繁榮與富裕,仿佛是1幅生動的畫卷,無聲地述說著塞薩利曾經的輝煌與榮耀。它們蔓延在廣袤的土地上,綠意盎然,碩果累累,無疑表明了這個地區曾經比其對手更加富庶。然而,時光流轉,歲月無情,在經歷了無數的滄桑與變遷之后,塞薩利是否依然保持著昔日的榮光,卻成為了1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贊贊的經濟猶如1匹脫韁的野馬,狂飆突進,讓人瞠目結舌。它的財富如同滾雪球般膨脹,從最初的1000萬羅帕爾激增至近10億羅帕爾,增長了1百倍之多。這1數字的變化,無疑彰顯了贊贊的繁榮與昌盛。然而,在這股經濟狂潮中,財富的分配卻顯得極不均衡。亞歷山大如同1位貪婪的巨鱷,幾乎將所有的勞動力都攬入懷中,使得其他商人在贊贊這片土地上做生意變得舉步維艱。因此,盡管贊贊的莊園數量眾多,但真正能夠繁榮興旺的卻寥寥無幾。
盡管如此,這些葡萄園依然成為了財富的1個非常明顯的標志。它們如同綠色的寶石鑲嵌在這片土地上,閃爍著誘人的光芒。亞歷山大迫不及待地想要1睹這座城市究竟能產生多少收入,這種期待如同烈火般在他心中燃燒。他也更加意識到了這座城市的龐大與遼闊。城墻之內,竟然能夠容納這么多的葡萄園,這簡直是1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