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水上行進無疑是最為高效的方式。
因此,到了十1月中旬,也就是亞歷山大發布命令的3個月后,梅內斯報告稱已完成了近3000公里的行程,盡管這1數字有些許誤導性。這段距離并非是直線從塞薩利南方經過的,因為提比亞斯的全長只有1300公里。
相反,這個數字是通過將每支小分隊的行程里程相加而創造性地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梅內斯派出3支小分隊前往附近的3個城鎮,那么每支隊5的里程將被添加到總數中,盡管這顯然存在重復計算的情況。
梅尼斯不僅統計了這些軍隊回歸主力部隊的路程,還故意夸大了數字。仿佛是在說,每名士兵行進1米,而軍隊有3萬人,因此總距離是30公里。
盡管如此,梅尼斯的成績仍然讓亞歷山大感到滿意。短短3個月內,亞歷山大便掌控了國土約3分之1的領土,面積達到十萬到十2萬平方公里!這幾乎是他目前統治領土的十倍之多,而亞歷山大擁有的面積僅為1萬3千平方公里。
終于,他有了如此龐大的領土,甚至稱自己為帕夏也毫不覺得羞愧。
在此之前,這個頭銜確實空洞無物。梅尼斯的占領行動讓亞歷山大的勢力范圍從位于提比亞斯以西的瘋狂海(俯瞰贊贊城的海)延伸至東部的平靜海,兩地相距約250公里,全都在亞歷山大的掌控之下。
縱向來看,亞歷山大控制著塞薩利以南約450公里,距首都帕特尼僅150公里。
梅尼斯在這場大規模戰役中感到有些手足無措,因為根據亞歷山大的命令,他需要在敵人做出反擊之前盡可能多地占領領土。
這對他手下僅有的3萬名士兵來說確實是個巨大挑戰。因此,他集結主力軍隊,優先占領沿河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是人口中心,也是貿易交通的關鍵節點。
1旦這些地方得到士兵們的加固,他就將其打造成安全的補給站,從這里,他可以向周邊城鎮派遣規模較小的部隊,保證他們不會因為供應不足而陷入困境。
自上次補給慘敗之后,梅尼斯變得更加謹慎,采用1種巧妙的策略,不斷擴大亞歷山大的勢力范圍,就像是張開的網1樣。
士兵們踏遍大半地域,無疑地納入了亞歷山大的管轄,然總有個別的例外。
在這種情形下,前鋒部隊若遭遇抵抗,必欲獨力解決,或者若無法傳遞消息至梅內斯,梅內斯將派出1兩軍團,將敵人徹底碾碎。
通常這1策略頗為奏效,因為提比亞斯的大部分貴族無力獨抗梅內斯之勢,而非在蒙受損失后方顯削弱。
于是,這些沖突顯得乏味而可預見,梅內斯或其派出的指揮官率領眾多軍隊,以殘酷的面對式進攻沖向敵陣,將敵人脆弱的戰線撕裂如折斷小枝。
如此方式,乃是古代戰事常態。
涉及機動與隊形變化的則屬個例外。
戰事1旦結束,周遭眾人,尤其是貴族,幾乎無1幸免于屠戮,以儆效尤。
梅內斯甚至聲稱自己所殺數目高達1萬,這雖悲痛生命之損,然其效果卻不容否認,因此地區迅速臣服于亞歷山大。
畢竟,亞歷山大唯要求領主膜拜,無過分苛刻,唯有少數魯莽者敢戰,因知必敗及嚴酷命運。
即便真獲勝,亦必有更多者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