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當阿哈德尼亞國王——當然,我指的是阿蒙赫拉夫特——入侵我們之前,提比亞斯的人口大約有67百萬人。”菲利普停頓了1下,摸了摸下巴,似乎在思考1個合適的數字來代表現在的人口數量。“經過戰爭和其他災難的洗禮,我想現在的人口數量大約在500萬左右,不會超過這個數字太多。”他自信地說道,為亞歷山大提供了1個寶貴的參考。
這個數字瞬間令亞歷山大低聲呢喃,聲音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驚愕:“如此低微!”他的呼吸間仿佛彌漫著震驚與恐懼的煙霧,難以消散。短短6年光陰,戰爭、饑荒與疾病猶如無情的利刃,竟使1百萬鮮活的生命消逝,此景此景,讓他震撼到無以復加,終于,他睜開了雙眼,那眼前阿門赫拉夫特的殘酷破壞,猶如颶風過境,留下1片荒蕪。
亞歷山大自然聽說過那位國王如何4意蹂躪這片土地,掠奪著每1粒糧食,毫不留情地屠殺著面前的生命。但耳聞與目睹,畢竟天壤之別。傳言中,阿門赫拉夫特甚至不愿接納提比亞斯的俘虜或奴隸,因為那意味著多了1張吃飯的嘴。于是,這位冷酷的國王拒絕任何投降,他掠奪周圍村莊與城鎮的1切財富,然后放火燒毀那片土地,屠殺無辜的民眾。這種殘忍的手段,無疑是場災難。
面對這樣的絕境,珀爾修斯只能咬緊牙關,堅持自己的統治。他巧妙地運用伏擊和游擊戰術,引誘阿蒙赫拉夫特陷入不利的機會主義戰斗,雖然給人民帶來的傷害微小卻持續不斷。然而,盡管這位威震4方的國王取得了勝利,卻有人預言,若阿蒙赫拉夫特能對珀爾修斯施加更久的壓力,后者或許會崩潰。但這1切的如果與但是,都隨著托勒密的叛亂而化為泡影,阿蒙赫拉夫特的注意力完全轉移,提比亞斯因此得以幸存。然而,勝利的喜悅卻是短暫的。
有趣的是,正是這場災難,讓亞歷山大深刻體會到了阿蒙赫拉夫特為他減輕了多少壓力。他在心中對那位冷酷的國王產生了1絲感激,甚至不由自主地輕笑1聲,輕聲說出“謝謝”。后來,亞歷山大也意識到,戰爭期間,許多提比亞斯的貴族可能對他心存忌憚。或許更準確地說,考慮到他們國王的暴行,若是亞歷山大是土生土長的阿哈德尼亞人,他們可能會更加奮力抵抗。許多人之所以選擇投降,不過是因為亞歷山大是忒西亞人,甚至會說他們的語言。否則,他們可能會選擇殊死1搏,或是像面對阿門赫拉夫特時那樣,進行1場漫長而殘酷的游擊戰。
盡管最后1部分的戰斗本可避免,因為民眾已經疲憊不堪,而珀爾修斯也被亞歷山大俘虜。然而,在這份沉重的報告中,若真要尋找1線希望,那便是盡管這個國家失去了超過十分之1的生命,但他們的農業產量卻依然驚人——高達200萬噸的糧食,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生計。人口至少還有8到9百萬,顯然,提比亞斯的土地肥沃無比。
提比亞斯生產的這200萬噸糧食,足以養活7至8百萬人。亞歷山大通過計算得出這1結論,他假設普通公民每年平均需要200公斤小麥來維持生計,這只是1個平均值,涵蓋了男性、女性和兒童的總量,通常1個男性的需求相當于1對女性和兒童的需求。這種計算方式得出的總人口數為1千萬,但還需考慮到農民需要保留1部分農產品作為明年種植的種子,因此亞歷山大更為合理的估計是7至8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