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的話雖然簡單直白,但卻揭示了1個重要的經濟學原理——專業化。在這個巨大的工坊里,每個工人都能夠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這種分工合作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使得產品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馬文可能永遠無法相信這樣的奇跡會發生在自己身邊。因此,盡管他并未直接向亞歷山大透露這個秘密,但他已經計劃在未來將自己的所學所聞帶回加利奧索斯,讓更多的人受益。
然而此刻的亞歷山大已經邁入了眾多生產工具的棚屋之1。這個棚屋似乎專門用于制作鋸子。然而就在他靠近的那1刻,1股熱浪撲面而來仿佛將他扔進了50度的桑拿房1般。暖風中夾雜著爐火的熱氣和鐵銹的味道,直撲他的面門。亞歷山大不禁后退了幾步,那里熱得讓人難以忍受。由于棚屋沒有墻壁遮擋空間完全開放4面8方的空氣可以自由流通。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無法想象如果加建了墻壁那里將會熱成什么樣子。在那里工作可能根本就是1種煎熬。
這似乎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鐵工廠時所忽略的1個缺點。
在那片熾熱如火的區域,爐子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仿佛1片燃燒的海洋,其內產生的熱浪如同猛獸般洶涌澎湃,令人窒息的熱空氣仿佛難以尋覓1絲逃脫的縫隙。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亞歷山大驚訝地發現,當地的人們并非束手無策,反而展現出了令人贊嘆的適應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人們身上輕盈的束腰外衣,它們被巧妙地染成黃色或白色等淺色調,猶如沙漠中的綠洲,給人以清新與寧靜。這些淺色的衣物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反射那令人難耐的熱量。盡管他們并不深知這背后的科學原理,但憑借著生活的智慧與經驗,他們發現,穿淺色衣物仿佛筑起了1道天然的屏障,有效地抵御了炎炎烈日的侵襲,而深色衣物則如同火上澆油,加劇了熱浪的4虐。
緊接著,亞歷山大的目光被那些擺放在商店各個角落的大桶所吸引。清澈的水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微微的光澤,男人們紛紛拿起1旁的大金屬勺子,舀起水來沖洗頭部和背部。那畫面如同1幅生動的畫卷,描繪著人們在酷熱中尋求1絲清涼的場景。亞歷山大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看似剛剛沐浴過的人們,并非是因為汗水而顯得濕潤,而是因為不斷地用水沖洗身體,以此來降低體溫。
而在這酷熱難耐的環境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水分。亞歷山大看到,每個人都如同沙漠中的旅者1般,隨身攜帶水壺,不斷地補充水分,確保身體不會因為高溫而脫水。這種對生命的敬畏與珍視,讓他深感敬佩。
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亞歷山大不僅對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對這里的制造工藝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他遠遠地觀察著鋸子的制造過程,只見學徒和奴隸們默契地配合著,將拳頭大小的長方形鐵錠切割成“1口大小的小塊”,然后投入熔爐之中。那火焰如同貪婪的巨獸般吞噬著鐵塊,不1會兒便將其燒得通紅。
此時,馬文走上前來,對亞歷山大的“新爐”設計贊不絕口。他興奮地表示,這種爐子比舊式的重熔工藝更加高效、溫度更高。“用煤代替木炭……大人您真是個天才!”他由衷地感嘆道。亞歷山大微笑著接受了這份贊譽,但他知道,這1切的成功都離不開那些辛勤工作的工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