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繼續解釋道,侯爵從贊贊進口的糖、鐵、肥皂和玻璃等商品,數量遠超他們出口給對方的本土產品,差距甚至達到了驚人的5到6倍。然而,對于亞歷山大而言,這并非什么驚人的發現,反而正是他追求自由貿易協定的初衷。
“如果這項協定對我沒有更多的好處,我又何必費心去達成呢?”亞歷山大反問道。他深知,米蘭達夫人之所以同意這項協定,也是基于1個宏偉的計劃——將這些產品轉售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填補貿易的赤字。然而,如今這個完美的計劃似乎遭遇了重重阻礙。
雅努斯勛爵的臉上露出了1絲沮喪:“雖然大多數人對您的產品感到滿意,但鐵匠工會卻是最強烈的反對者。畢竟,冶金和采礦是我們最大的產業,這些工會的力量不容小覷。他們甚至利用自己的人脈和金錢,拉攏了其他幾個貿易工會,共同向我們施加壓力。”
他嘆了口氣,繼續說道:“那里的局勢已經相當緊張。他們擔心,1旦自由貿易協定繼續下去,我們的產業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先是鐵匠,然后是紡織工,接著是農民……他們甚至用廉價的谷物來威脅我們的生存。”
亞歷山大靜靜地聆聽著,他明白這些擔憂雖然被夸大了,但在煽動恐懼方面卻極具效果。此外,大多數行會都傾向于團結1致,采取“我危難時你幫我,我亦危難”的策略。
他深吸了1口氣,然后問道:“那么,所有公會都支持米蘭達小姐的妹妹嗎?”他的話語中透露出1絲警惕。
雅努斯勛爵沉默了片刻,然后回答道:“大多數人都這么說……但真正明確表態的卻寥寥無幾。他們似乎對來自側面的歡呼聲感到滿意。”他的回答顯得有些含糊,似乎并不愿意深入涉及這個問題。
然而,亞歷山大卻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信息。他意識到,雖然米蘭達夫人的處境令人擔憂,但并非無法挽回。只要能夠找到關鍵的支持者,或許還有1線生機。
于是,他將注意力轉向了政治方面,首先關注的是這1連串事件所催生的“果實”——琳達夫人。他問道:“琳達小姐……她究竟是誰?為何她要挑戰米蘭達小姐的地位?我記得米蘭達小姐還有其他幾個姐妹。”
雅努斯勛爵在提到琳達小姐時特意強調了“小姐”這個稱呼,仿佛在暗示她并不配被稱為“夫人”。他解釋道:“琳達小姐是米蘭達夫人的3姐,現年十7歲,與希特家有著姻親關系。”
“那么,她為何能夠申請繼承呢?”亞歷山大追問道。
雅努斯勛爵嘆了口氣,回答道:“因為她是目前家族中最親近的有男性繼承人的成員。米蘭達小姐本人沒有子嗣,她的2姐也只有兩個女兒。因此,琳達小姐的兒子成為了最有可能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