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剎那之間,那洶涌的人馬部隊戛然而止,距離軍團士兵僅僅只有十米左右的距離。那段原本只需短短幾秒鐘便能跨越的短暫距離,此時卻好似萬丈深淵,深不見底。
無人有勇氣挺身而出。
當1些煽動者不顧自身安危,試圖再次將他們向前推搡時,人群中的許多人開始對他們的辱罵感到怒不可遏,并轉過身來,向他們提議道,
“嘿!我聽到你在后面喊了好幾個小時。既然你如此熱切,為何不沖到前面來給我們示范1下該如何行動呢?”
然而,這對于這些所謂的“愛國”英雄而言,卻是1個致命的破壞因素。
“什么!帶領那些僅僅手持棍棒和斧頭的武裝人員?你見過他們的盾牌有多大嗎?”那些人在心中暗自鄙夷,隨后找了各種可憐又牽強的借口來推脫。
比如,“至少我在呼喊口號,鼓舞士氣。你在做什么?如果你無所事事,那就去打仗吧!”
這種相互指責和道貌岸然的態度,沒有給任何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就這樣,當眾人與血腥慘案僅有十米之遙時,他們卻開始相互爭吵不休,瞬間喪失了所有先前積攢的氣勢。
在反復無常、捉摸不定的公眾心目中,他們很快就將亞歷山大視作1個十惡不赦的惡棍,甚至轉眼間便將他遺忘,轉而相互攻擊,陷入1片混亂。
這是1個典型的例證,表明試圖煽動群眾為你效力是極度危險的。
他們或許會順從你的意愿行事,但他們也極有可能做出1些完全不合乎邏輯的舉動。
而這也正是帕克勛爵最為擔憂的,所以他對于1開始使用這種手段是心懷忐忑、猶豫不決的。
然而,由于其他家臣的1致支持,他無法否決這項決議。
因此,1向精明干練的帕克勛爵,目睹著身后所發生的這1切,恨不得抬手猛拍自己的腦袋,將這幫愚蠢至極的家伙打得落花流水。
他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犯下的眾多其他錯誤。
比如,沒有充分地激發民眾的狂熱情緒。
他清楚地意識到,雖然他襲擊了寺廟并殺害了牧師,這些通常都是極為敏感的事件,但人群中的人并未受到個人層面的直接影響。
意味著死去的是牧師和女祭司,而非人民的父親、母親和女兒。
因此,盡管人們滿心愿意為自己的信仰討回公道,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甘愿為此投身血坑,成群結隊地赴死。
個人之間的聯系根本就不存在。
這意味著帕克勛爵過早地部署了行動,白白浪費了他積累的大部分動力。
此刻,他必須再次重新積聚力量。
就在他的眼前,那原本氣勢洶洶、充滿威脅的暴徒群體開始緩緩分崩離析,很快便消散得無影無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