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微妙的,幾乎難以察覺的錯誤。這個錯誤,就如同一顆隱藏在黑暗中的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炸,對戰斗的進程和所有參與者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然而,此刻的亞歷山大已經顧不上這些了。他只知道,必須盡快采取行動,拯救萊姆斯和他的士兵們。
不過,現在,信使迅速將這封匆匆寫下的信件塞進腰帶下,登上一艘駛向那個命運多舛的小島的快艇。如果幸運的話,他不用四處尋找就能找到指揮官。信使的臉上充滿了焦急和期待,他知道,自己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他必須盡快將亞歷山大的命令傳達給卡齊德,讓他帶領部隊去救援萊姆斯。
當這位帶有亞歷山大官印的人滿懷希望地揚帆起航時,亞歷山大本人卻沒有選擇回到自己的租屋休息。不,相反,看到自己的兩棲部隊陷入困境后,該男子決定組建一支全新的特遣部隊來取代舊部隊。是的,盡管遭遇挫折,亞歷山大還沒有準備好放棄菲羅斯島。
畢竟,即使他想放棄,又能怎樣呢?他的許多士兵駐扎在那里,失去他們不只是意味著喪失戰斗力,而是意味著致命的損失。他必須救他們。他認為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希特家族的士兵。
所以這一次,他打算不像萊姆斯那樣向東走,而是先向北航行,駛過第一批手下,然后向左轉,最終從西邊包抄敵人!當亞歷山大想到這條路線時,他甚至半咒罵自己,“該死!我應該第一次就選擇這條路。它顯然安全得多。”
事實顯然如此,因為北線的航線左邊是菲羅斯島,那里停泊著他的七艘船,右邊則是廣闊,蔚藍,開闊的大海,沒有任何令人意外的驚喜。但亞歷山大只是沒有太注意要采取的路線,因為他認為敵人已經沒有可用的船只了。顯然,那是他的一個失誤,是他的智力上的盲點,所以才導致他到現在才意識到自己沒能把所有的船只都擊落。
但現在為帕克勛爵成功打撈沉沒的船只而流淚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因此,當卡齊德被要求對付新的敵人時,營地里的亞歷山大開始發出新的命令,要求他的軍官們為他準備另外三艘船和四百名士兵。
亞歷山大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他知道,這是一場艱難的戰斗,但他不能退縮。他必須帶領他的士兵們,戰勝敵人,拯救萊姆斯和他的士兵們。他的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取得勝利。
在大海之上,戰斗仍在繼續。萊姆斯和他的士兵們在敵人的包圍下,頑強地抵抗著。他們的臉上充滿了疲憊和痛苦,但他們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不屈的斗志。他們知道,自己不能放棄,必須堅持下去,等待救援的到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