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巨大的沖擊力,仿佛是天神之怒,讓整個戰場都為之一顫。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徹底改變了戰場上的局勢,為雷姆斯和他的士兵們帶來了一線生機。
那艘增援艦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橫沖直撞地闖入戰場。
它的出現,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那巨大的船體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芒,仿佛一座不可逾越的堡壘。
它的撞擊,讓敵人的旗艦瞬間失去了平衡,船上的士兵們東倒西歪,驚慌失措。
諸多疑其中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便是:為什么選擇更堅固、更窄的后部而不是更脆弱的側面呢?
當他們凝視這片浩瀚的海洋戰場,周圍的船只如同忙碌的螞蟻在混亂的巢穴中來回穿梭。它們在海浪的推動下,不斷變換著位置,仿佛是一群難以捉摸的舞者,讓人難以預測它們的下一步動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從側面獲得良好的攻擊角度,確實難如登天。
那一艘艘船只在海浪的拍打下,時而向左傾斜,時而向右搖擺,時而前進,時而后退,讓人眼花繚亂。試圖從側面發動攻擊,就如同在一個不斷旋轉的迷宮中尋找出口,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困難。然而,這看似合理的解釋,卻又似乎只是一個站不住腳的借口。
因為經驗豐富的船員,那些在海洋上歷經無數風雨的勇士們,甚至可能會冒著巨大的危險嘗試從側面發動攻擊。僅僅是因為從側面攻擊所帶來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從側面攻擊,就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劍客,尋找著敵人的破綻,給予致命一擊。側面的船體相對脆弱,更容易被攻破。想象一下,當一支鋒利的箭矢以極快的速度射向船體的側面,那脆弱的木板很可能無法抵擋這強大的沖擊力,瞬間被穿透。
而從后部攻擊,雖然船體更加堅固,但攻擊的難度也大大增加。后部的結構通常更加復雜,有更多的防御設施,要想成功攻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價。
那么,此次襲擊更可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或許是因為船員們對海戰太過陌生。他們就像是剛剛踏入一片未知森林的旅人,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迷茫和困惑。他們不知道應該攻擊哪一側,是左舷、船尾還是船頭?
他們的指揮官卡齊德,顯然將海戰錯誤地等同于陸戰。在他的思維中,士兵被船只所取代。而如果這么想的話,攻擊一個士兵陣型的最佳方向當然是從后方,而不是側翼。就如同在陸地上,從敵人的后方發動突襲,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陸戰中,從后方攻擊可以打亂敵人的陣型,讓敵人陷入混亂。士兵們在前方奮勇作戰時,突然發現后方受到攻擊,他們的心理防線很容易被突破,陷入恐慌之中。
然而,海戰與陸戰有著本質的區別。
海洋是一個充滿變數的環境。海浪、風向、水流等因素都會對戰斗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海戰中,船只的機動性和靈活性至關重要。
從側面攻擊可以更好地利用船只的速度和靈活性,迅速接近敵人,給予致命一擊。而從后部攻擊,雖然可以偷襲敵人,但一旦被敵人發現,很容易陷入被動。
因此,卡齊德和他的手下不知道,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個可以致命地擊沉敵艦的絕佳機會。
那是一個如同璀璨寶石般珍貴的機會,卻在他們的懵懂無知中悄然溜走。當他們選擇從后部攻擊時,他們就像是一群盲人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么。
他們或許以為自己的選擇是明智的,但實際上,他們卻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之中。
當然,這種從后部發動攻擊的戰術也并非一無是處。
它確實有一點優勢,那就是可以偷襲敵人而不引起任何警覺。在廣袤的海洋上,敵人肯定會注意到幾英里之外的側面攻擊,就像一只警惕的老鷹能夠輕易發現遠處的威脅。
然而,從后部發動攻擊,卻如同一只狡猾的狐貍悄悄地靠近獵物,讓人難以察覺。當敵人專注于前方的戰斗時,后部的攻擊可能會讓他們措手不及。
但這種微不足道的優勢,真的足以彌補失去的那個絕佳機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從后部攻擊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偷襲敵人,但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
首先,后部的攻擊角度相對較小,很難對敵人造成致命的傷害。其次,一旦被敵人發現,很容易陷入被包圍的困境。
而從側面攻擊,雖然容易被敵人發現,但可以利用船只的速度和靈活性,迅速調整戰術,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事實上,如果對方注意到他們的攻擊,也許并不是什么壞事。
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快地與雷木斯脫離接觸,讓軍團士兵獨自去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攻擊。這就像是在一場激烈的棋局中,及時地撤回自己的棋子,為下一步的布局做好準備。
在海戰中,靈活的戰術調整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如果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就有可能扭轉局勢,反敗為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