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歷山大的新軍事獨裁統治下,城鎮的控制權從行政長官,議會和議會手中轉移到一名軍官及其士官隊伍的手中。
至于帝國的軍事結構,則是元首制和統帥制的混合體。雖然野戰軍被重組為正式的元首制軍團,但馬拉仍然保留,盡管是全職士兵,但訓練和裝備都比其前輩更優秀。
這些馬拉不僅充當每個城鎮的防御駐軍,還充當其占領地區的統治者。對于像這樣的小鎮,負責的軍官通常是一名百夫長。至于駐扎在里面的士兵數量,則取決于該地區的潛在威脅。有些城鎮會收到一整隊馬拉,而其他城鎮會收到一到兩個百夫長。
每個城鎮都會建造一座堡壘作為城鎮的主要防御手段。建造堡壘的初衷是,當敵人進攻時,城鎮居民會撤離到堡壘,士兵們會在那里保護他們,直到有一支野戰軍趕來擊敗敵人。
這個城鎮的城堡還在建設中,但營房和軍官宿舍已經建好了。于是,亞歷山大親自走進百夫長的宿舍,百夫長正在努力查看賬簿,批準完成城鎮防御建設所需的費用。當百夫長看到皇帝走進房間時,他迅速停下手中的工作,立正站好。
“皇帝!我沒想到你會來拜訪我們。我能為你做些什么?”
亞歷山大臉上露出苦笑,環顧了辦公室片刻,然后說出了他來訪的原因。
“看到這個城鎮的人們興旺發達,真是太好了。以前住在這里的人們遭遇的下場,真是太可惜了。雖然我努力避免他們遭受的命運,但最終還是發生了一場大屠殺。因此,我想在城鎮里建立一座紀念碑,紀念那些遇難者。你不必擔心我自己要支付的費用。你覺得呢?”
百夫長聽罷,不禁伸出手撓了撓自己的后腦勺,臉上流露出一絲疑惑與不解。說實話,他著實未曾料到皇帝親臨此地找他,竟是為了這般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倘若皇帝不惜如此勞師動眾,只為傾聽一個身份卑微的百夫長的見解,他定然是不會選擇緘默不語的。
“當然存在這種可能,但前提必然是要等到卡利亞的建設大功告成之后。待那時,我們當然能夠豎立起某種雕像,以此來緬懷那些在革命的洪流中不幸喪生的英勇之士。”
亞歷山大聽到這里,微微頷首,隨后便將話題巧妙地轉向了其他于他而言至關重要的事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