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便是古代世界的“耗資大戶”——馬。
軍團中的每一匹馬每日需要喂養5至8斤谷物以及15至20斤干草,每個軍團擁有600名這樣的騎兵。
此刻,這并不意味著僅僅只有600匹馬,哦,絕非如此。
因為每一位騎兵至少需要配備三匹馬。許多人甚至擁有四匹馬,一匹交由照顧騾子的仆人駕馭,另外兩匹馬供騎兵在白日騎行。用于戰斗的戰馬通常會被留作后備,以便在戰斗開啟之時盡可能地保持充沛的活力。
因此,要支撐起一支配備6,000名士兵以及600名騎兵的軍團,還需要1,000頭騾子(用以更替患病的騾子)、2,400匹馬以及大約100頭牛來負責運送食物和各類設備。
如此一來,便能夠清晰地看出,一個軍團所擁有的動物數量實際上比士兵的數量還要眾多,這在鐵路和卡車尚未發明之前,實則是一種常態。
這意味著,僅僅是為了給一個軍團提供一日的糧食,便需要大約30噸的食物!
亞歷山大期望組建兩個這樣的軍團。
由于往返伽利奧索斯總共需要歷經四個星期的時間,并且亞歷山大還要求為被圍困的軍隊提供額外的糧食,因此岡比西斯估算必須收集將近4,000噸糧食,亦或是約40至50船的糧食。
這已然是數量極為龐大。
更不必提及,所需要籌備的并不僅僅局限于人力、牲畜以及糧食。
亞歷山大還明確要求提供投石機和攻城塔等用于攻城的裝備。
攻城塔的確是在戰地現場進行建造的。然而建造所需的設備和物資必須運輸至現場。
因為要尋覓到足夠巨大的樹木來制作這些龐然大物實屬困難。制造攻城槌同樣需要此類巨大的樹木,因而軍團必須將這些樹木連同攻城槌的青銅或是鐵制的頭部一同進行運送。
而對于彈射器而言,不僅需要攜帶機器本身,還需要攜帶用以操作機器的繩索。
這絕非您平日里所提及的尋常亞麻繩。
必須運用干燥的動物筋腱(肌腱),因為在二戰之后出現鋼纖維和凱夫拉爾等現代材料之前,沒有其他任何材料能夠與其強度相媲美。
然而干燥的筋腱價格高昂且難以獲取。
由于每個營(600人)配備一臺投石機,岡比西斯必須收集足夠用以制造20臺投石機的繩索,這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絕非易事。
這位小姑娘唯一需要感恩的是自已頗為幸運,這些物資并不需要通過陸路進行運輸,而是能夠借助船運得以實現。
這不僅意味著能夠大量節省時間,船舶能夠行進的距離是牛車的8至10倍,而且能夠運載100至150噸的貨物,而牛車僅僅能夠運載幾百斤的貨物。
更為出色的是,這些巨大的木質巨獸不需要消耗一粒谷物,這為岡比西斯節省了大量的重量以及諸多的麻煩。
但她所面臨的難題在于如何收集到數量足夠充足的樣本。
岡比西斯需要大約60到80艘船,而唯有眾多富有的商人方能擁有如此數量的大型船只。
事實證明,說服這些人在冬季海況惡劣之時出海航行并非易事。
岡比西斯必須下達命令、進行討價還價,并且運用大量的黃金對他們加以賄賂,才能夠令他們順從于她。
在這一番努力的過程中,岡比西斯感激眾神,慶幸她的丈夫為她留存了滿滿一庫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