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就連這些平日里大多擔任巫師、學識淵博的人,在面對這份文件時,也頗感困惑,難以確切弄清楚上面所寫的內容。
進一步加劇混亂的原因是,條約的許多具體條款皆是由帕提亞夫人和納納津夫人共同撰寫的。
這兩位長壽的女王,采用了典型的、極為華麗的皇家方式來處理條約。
這是亞歷山大的指令,因為他深知自己的寫作缺乏當時寫作所要求的“藝術天賦”。
但凡讀過莎士比亞原著的人都明白,古代的寫作風格相較于現代,更為華麗且冗長。
或許是因為那時的人們生活節奏更為悠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思索和修飾他們的語言。
又或許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崇尚文化與詩歌,而非科學與理性主義。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在那個時期,這種寫作方式極為流行,任何正式文件基本上都要求遵循這種格式。
然而,遺憾的是,亞歷山大的寫作能力著實欠佳。
于是,他將這項重要的工作外包給了這兩位學識淵博的女士。
只是他未曾料到,她們對這份工作竟是如此滿腔熱情。
在營帳之內,氣氛略顯凝重又夾雜著一絲期待。
亞歷山大神色平靜且耐心,目光落在那翻譯薩滿身上。
只見翻譯薩滿正全神貫注地閱讀、瀏覽著擬議交易的文件,而后竭盡全力地向圍聚在此的赫爾瓦蒂領導人詳盡解釋其中的全部內容。
赫爾瓦蒂的領導人們或坐或站,神情專注,時而眉頭緊鎖,時而面露驚色。
當他們聽聞一些關鍵條款,震驚得結結巴巴之時,亞歷山大偶爾會輕輕開口,發表自己的見解。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妙無助,仿佛在訴說著內心深處的無奈:“若是早能料到會出現這般情形,我定會親自撰寫這份文件。”
亞歷山大對阿扎克語的掌握,雖已歷經近五年時光,且他也著實付出諸多努力,奈何各類事務如潮水般涌來,令他難以抽出充足時間專注于學習。
故而,他所撰寫的文章,雖尚可勉強閱讀,但其句子結構卻如同三四年級的稚嫩學生所寫,每個句子都以“然后”開篇,顯得極為簡單生硬。
亞歷山大暗自思忖,這或許是因為自己腦海中已然形成一種固有模板,想要以現代簡潔的表述方式,去取代那毫無必要冗長繁瑣的古老格式,實在是困難重重。
無奈之下,他只好將核心思想傳達給兩位女王,期望她們運用真正專業、標準的法律語言,將其精準表述出來。
只是,他萬萬沒有料到,兩位女王對待這份工作竟是如此熱情高漲。
由于時間緊迫,加之亞歷山大心底那一絲慵懶作祟,此前他并未抽出時間仔細審閱這份文件。
而此刻,當他逐行瀏覽這份文件時,卻驚覺其內容遠比自己所需的復雜許多。
亞歷山大略一思索,便很快意識到,這極有可能是帕提亞夫人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