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梅茨蒂爾最初所期望得到的土地面積,可是高達40000平方公里,足足是現在的50倍之多。
如此對比之下,這無疑是一筆極為劃算的交易,堪稱本世紀難得一見的最劃算交易。
梅茨蒂爾也曾敏銳地指出過這一點。
然而,亞歷山大卻態度堅決,言辭果斷地表示,40000這個數字,簡直就是如同瘋子般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所提出的這一方案,已然是所能給出的最優報價。
“如果您對這個方案不滿意……那我們深表遺憾。感謝您不辭辛勞地前來。”
亞歷山大的聲音清脆而堅定,其中卻又帶著一種近乎冷漠、譴責的語氣。
而梅茨蒂爾在聽到這番話后,心中雖有不甘,但也只能迅速地握緊拳頭,強行壓抑住內心的不滿。
因為他心里明白,倘若自己過于貪婪,伸手索要太多,最終很可能會如同伸手去觸碰火焰一般,燙傷自己的手,得不償失。
然而,與亞歷山大表面上所展現出的那種“要么接受,要么放棄”的強硬姿態不同,在他的內心深處,其實對當地人的實際需求,有著更多的同情與理解。
他希望能夠將獲得土地分配的家庭數量,增加到4000個。
如此一來,這片土地的面積便能夠與直接給予赫爾瓦蒂作為回報其服務的面積相匹配,即達到1500平方公里。
他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深知,大量當地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從而有效地阻止普通的西巴利亞人對他們進行欺負。
正如那句古老的諺語所說:“人多力量大。”
他期望通過這種方式,讓雙方的實力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從而實現相互制衡。
但是,當初亞歷山大在與各位貴族以及米蘭達小姐共同商討這一事宜時,便已經將此作為接下來談判的底牌,并且在這個問題上劃出了一條絕對不可逾越的紅線。
10000人,已然是他們一次愿意容納的最高人數上限,而放棄2300平方公里(1500平方公里加上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已經是他們所能承受的最高極限。
此外,他們還提出了另一個看似極具說服力的理由。
你看,原生家庭的結構,并不像我們現代社會中的家庭那般,僅僅由核心家庭組成。
恰恰相反,他們往往生活在規模龐大的大家庭之中,叔叔、阿姨、表兄弟姐妹們都共同居住在一起。
事實上,這才是當地部落的真實面貌——一個宛如緊密相連的龐大共同體,眾多較小的“熟悉”部落匯聚在一起,共同生活。
例如,赫爾瓦提其實就是一群相互熟悉的較小部落,他們以這樣的形式生活在一起,并共同冠以赫爾瓦提這個名稱。
梅茨蒂爾和特平,各自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熟悉“部落”。
這也就意味著,每個“家族”實際上的人數,少則五十人,多則上百人不等。
而按照亞歷山大自己的計算方式,每個人應該能夠分得一兩千畝的土地。
對于任何一位貴族來說,這無疑都是一片極為廣袤的土地。
大多數規模較小的農場,甚至都沒有如此充裕的閑置空間,尤其是那些同樣屬于優質可耕地的農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