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當地的軍官和知名戰士察覺到了危險,試圖在自已周圍召集軍隊。
這些人還算有些理智,可問題在于,這點理智實在是杯水車薪,所能起到的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赫爾瓦提人的戰斗風格頗為原始,除了借助鼓和喇叭發出一些簡單指令外,他們著實沒有更為有效的方式與基層士兵進行溝通。
然而,這些指令只能向整個軍隊或者最多大部分軍隊傳達一些寬泛的指示,諸如沖鋒、撤退,亦或是向左、向右轉。
像亞歷山大那樣復雜精細的命令,對于他們而言,根本無法實現。
而赫爾瓦提人傳遞這些信息的唯一辦法,便是通過口頭呼喊,然后寄希望于周圍的人能夠將信息依次傳遞下去。
不用說,這種方式實在難以令人滿意。
畢竟,在這長達幾公里的戰場上,喧囂嘈雜,混亂不堪,任何人都很難聽到他人的喊叫與指令,甚至連身旁之人的話語都難以聽清。
于是,所有那些要求當地人恢復秩序和紀律的呼喊,都如同石沉大海,被淹沒在這混亂的戰場之中。
伯納德勛爵則如同一頭兇猛的惡狼,在羊群中肆意撕咬,盡情屠戮著他的獵物。
“哈哈,我原以為此生無緣看到父親為我報仇雪恨的那一天了!”
伯納德勛爵得意地大笑著,他帶領著士兵們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斬殺了數十名當地人。
伯納德勛爵的后衛部隊配備了更為輕便的盾牌和較短的長矛,這恰恰彰顯了侯爵們如此裝備的用意——
這使得他們能夠以極快的速度穿梭于戰場之上,如同敏捷的獵手,追擊并斬殺那些分散的敵人。
的確,這是一種對付難纏的當地人的絕佳策略。
先是讓他們在堅固的盾墻前耗盡體力,進而導致其陣腳大亂,隨后再出動快速突擊部隊,在他們逃竄之前將其一舉殲滅。
盡管此處的戰術執行順序或許稍有不同,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一致的。
這一斐然戰果的鑄就,絕非偶然,它不僅與當地軍隊在戰術與協同上的欠缺緊密相關,更離不開另一個關鍵人物——那位身為他表弟的年輕貴族。
事實上,這位年輕貴族在此次反擊行動中,可謂是殫精竭慮,承擔了大部分至關重要的工作。從精心謀劃戰術布局,到精準指揮士兵們如何巧妙攻擊并一舉擊潰對手,他都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智慧。
例如,他獨具匠心地將麾下的三千人,分成了六個規模更小、卻更為靈活且易于管理的五百人小隊。
如此一來,這些小隊在戰場上猶如靈動的獵手,在追捕那些規模較小,通常由五到十個赫爾瓦提人組成的小組時,顯得格外高效。
有一次,三個這樣的精銳小隊,竟憑借著巧妙的配合,如同鬼魅般從三個截然不同的方向悄然包抄,成功合圍了一支人數超過一千名的赫爾瓦提人大部隊。
在那激烈的交鋒中,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最終,這支龐大的赫爾瓦提隊伍被屠戮殆盡。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斗中,那位年輕的貴族更是身先士卒,甚至不惜以自已作為誘餌。
他身著那套熠熠生輝的盔甲,故意在敵軍面前晃蕩,以挑釁的姿態嘲諷敵人,巧妙地引誘他們一步步踏入精心設下的陷阱。
即便在一切條件都堪稱完美的理想狀況下,做出這般舉動,也無疑需要莫大的勇氣與決然的膽識。
而當時的情形,可謂是危機四伏。他帶領的五百名士兵,四周被眾多如瘋狂劫掠者般的赫爾瓦提人重重包圍,這些敵人眼中閃爍著貪婪與嗜血的光芒,個個都渴望能從他身上分得一杯羹,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他的這一行為愈發顯得英勇無畏。
畢竟,在戰斗欲望的驅使下,任何一支敢于襲擊他側翼的自殺式部隊,都足以瞬間挫敗他的完美計劃,甚至將他和他的士兵們徹底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