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過后,萊姆斯不遺余力地展開搜尋。他如同一位執著的獵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踏遍了河流沿岸的每一寸土地。然而,命運似乎有意捉弄,最終還是未能尋得帕克勛爵的尸體。
于是,眾人紛紛推測,這位可憐的男子極有可能與馬赫特勛爵及其隨從一同,在那湍急的河流中被無情的水浪吞噬,永遠地沉入了河底。
如此一來,在希特一方,凱特勛爵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現存地位最高的貴族。
而在侯爵一方,關于誰將成為核心人物,也引發了一番考量。選擇范圍落在了琳達小姐、伯納德勛爵,以及那位為求自保而拋棄貝克菲爾德勛爵的高級貴族之間。
沒錯,就在幾天之后,這位高級貴族被狩獵隊擒獲。彼時的他,宛如一具空心凹陷的軀殼,毫無生氣可言。
他雖幸運地騎馬渡過了洶涌湍急的河流,可隨后在荒郊野外整整熬過了兩天。既無充足的食物果腹,又無遮風擋雨的住處安身。饑餓與脫水如惡魔般緊緊糾纏著他,幾乎將他的意識消磨殆盡。
他感覺自已仿佛被抽去了一半的體重,虛弱不堪。而此刻,被抓住對他而言,竟好似卸下了身上沉重的負擔,心中反倒生出幾分釋然。
亞歷山大并未將侯爵們放在心上,畢竟經此一役,他們已然如砧板上的魚肉,毫無反抗之力。
所以,無論后續會有怎樣的談判,對象都必定是希特一方。
于是,在戰斗結束后的幾日,亞歷山大與凱特勛爵會面,準備商討投降的具體條款。
然而,這位貴族卻面露難色,無奈地表示自已并無此等權力,隨后問道:“亞歷山大大人,容我們聯系公爵。他定會派出合適的代表團,前來商議贖金條款。”
顯而易見,這位被俘的貴族對重獲自由充滿了渴望。
幸運的是,他并未等待太久。亞歷山大的手下很快前來報告,稱發現一支規模約一萬五千人的艦隊正朝著此地靠近。
不用多想,這無疑便是帕克勛爵翹首以盼的援軍。
這一報告中的數字,瞬間讓亞歷山大及其盟友們聚集在一起,紛紛絞盡腦汁,思索應對之策。
“我們應當讓艦隊做好萬全準備,主動發起攻擊!”這無疑是眾人最先想到的選擇之一。
然而,亞歷山大心中卻有著諸多顧慮。他深知自已的士兵在海戰方面經驗匱乏,此前的大橋之戰便是深刻的教訓,讓他明白在這種情況下,獲勝的希望猶如渺茫的星辰,微乎其微。
他的許多軍官也與他抱有同樣的擔憂,于是紛紛反駁道:“不,我們應當讓敵人順利登陸,然后趁他們剛剛上岸立足未穩之時發動突襲!”
聽聞此言,亞歷山大驚訝地發現,他的一些手下竟提及了溫泉關戰役的情節。在那場著名的戰役中,希臘人正是采用此計,成功襲擊了登陸的波斯人,使得敵軍陣型陷入了徹底的混亂。
而最后一組人,則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他們力主采取外交手段,振振有詞地聲稱:“我們應當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艦隊。告知他們主力部隊已然戰敗。這想必會讓他們心生退意。要知道,他們前來此地,本意是增援軍隊,而非與我們拼死一戰。”
亞歷山大思索再三,發現這最后一個選擇對他而言最具吸引力。
他不僅坦誠自已已然厭倦了無休止的戰斗,而且如此一來,還能巧妙地利用手中那一萬一千名希特軍隊作為人質,占據有利地位。
于是,他當機立斷地下令:“派遣一艘船,以貴賓之禮載著凱特勛爵。讓他前去覲見艦隊指揮官,將此地發生的一切如實轉達。而后,邀請指揮官上岸,進行談判。”
亞歷山大之所以如此下令,心中絲毫不擔心凱特勛爵會借機逃跑,因為那樣做實在太過丟臉。
凱特勛爵身為亞歷山大的戰俘,被委以信使的重任,前去商討贖金條款,眾人自然期望他能如約歸來,直至贖金支付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