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她心中對亞歷山大的決定充滿了不滿,也沒有因為自已的丈夫先對亞歷山大發動襲擊,而進一步進行反擊,盡管她的丈夫已經向亞歷山大支付了一大筆戰爭賠款。
畢竟,蒂比亞斯因自身的傲慢和魯莽,已經遭受了毀滅的命運,這無疑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會議在這略顯尷尬的氣氛中隨后不久便宣告結束,雙方表面上依舊保持著友好的姿態,各自離去,沒有再提及那段痛苦的過去。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亞歷山大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工作中,他即將前往莊園與希特家族的對手會面。
其中,首要的便是展現出最初的善意。亞歷山大做出決定,允許一些希特士兵分批前來此地。當然,出于顯而易見的安全因素考量,大多數外國增援艦隊并不被允許停靠。
但每天,最多會有十艘船,大約一千到一千五百人被允許進入這座城市。
亞歷山大深知,這些被困在船上多日的希特士兵,就如同被囚禁在漂浮的木制監獄里,生活條件極為惡劣。他們每日食用的食物又干又無味,如同嚼蠟,水也幾乎干涸,難以下咽,而且船上空間狹窄,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更別提身體放松的機會了。在如此漫長的日子里,他們必定無聊透頂,內心充滿了壓抑和煩躁。
因此,通過允許他們接觸這座城市豐富多彩的生活,亞歷山大希望向希特家族的高層表明,他與他們之間并非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敵意,他渴望的是和平共處,而非無休止的戰爭。
作為回報,凱特勛爵也出色地履行了自已的職責,在他的上級領導面前,不遺余力地大力贊揚亞歷山大。
據他所言,亞歷山大此次前來,純粹是為了保護自已人民的貿易利益,與希特人在意識形態上并沒有真正的沖突。
他言辭懇切地聲稱:“主要的麻煩還是琳達小姐以及她身后那些頑固不化的老家伙們。少爺一直都期望能夠和亞歷山大大人進行談判,避免不必要的爭斗,實現和平共處。”
“……但那個女人就像女巫般迷惑了他。這位直率而誠實的領主,不幸被他新婚的妻子迷得神魂顛倒,她為了滿足自已報復的快感,強迫他與她姐姐的敵人展開戰斗。而一旦戰斗打響……嘆息,在某個時候,我們便失去了太多的人,局勢發展到那個地步,已經無法再選擇和平了。”
毋庸置疑,亞歷山大當然不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貿然派凱特勛爵前去傳達信息,他只是滿懷希望,并默默祈禱著凱特勛爵能說出他們事先商定好的‘真相’。
不,他需要凱特勛爵說出他們精心編造的版本的‘真相’。
而這個“事實”的關鍵部分,便是將大部分的責任,巧妙地推到那位可憐的新寡婦琳達小姐身上。如此一來,既能為自已的行為尋找合理的借口,又能在與希特家族的談判中占據有利的地位,為后續的權力博弈奠定基礎。
亞歷山大成功抓住琳達小姐后,一場圍繞著生死與利益的紛爭悄然拉開帷幕。
尤其是米蘭達夫人,言辭激烈地要求將琳達小姐及其兒子處死,那急切的神情仿佛琳達小姐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
然而,亞歷山大卻一直按兵不動,并未輕易應允這一請求。
他的心中有著更為深遠的考量,其一,他深知這位女士在侯爵家族中猶如一枚關鍵的棋子,能夠助力他實現分裂侯爵家族的宏偉計劃;其二,希特家族在這場權力角逐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實在難以揣度,一旦他們的兒媳和孫子被斬首,希特家族將會掀起怎樣的驚濤駭浪,做出何種激烈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