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座城市雖不像開拉那般規模宏大、繁榮富庶,但也絕不落后。這也正是開放第二座陵墓對這里的人們來說如此艱難的原因所在。
牧師們覺得,這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旦開啟,便無法控制。因為如果第二座陵墓可以開放,那么還有什么能阻止第三座、第四座甚至第五座陵墓的出現呢?
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死亡人數只會不斷增加。長此以往,其他城市的陵墓或許也會紛紛效仿開放,這是當地人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因此遭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強烈反對。
事實上,在普里茲爾住了幾天之后,亞歷山大發現這里的人們幾乎強烈反對每一種改變。他們甚至不愿意改善通往城市的破舊道路,原因令人啼笑皆非——因為緩慢的交通速度對路邊的旅館生意有利。
如果朝圣者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那就意味著他們需要更頻繁地停留休息,從而為旅館帶來更多的生意。
亞歷山大對這些所謂“侍奉神明之人”的商業頭腦感到無比震驚,不禁感慨道:
“你們不是應該一心侍奉神明嗎?可我怎么感覺,你們侍奉的竟是那閃閃發光的黃金呢?”
當然,雖然心中滿是驚訝,但亞歷山大對此并不感到特別震驚。畢竟,“努力減少人民的痛苦并向他們展示永生的道路”,這或許是世界上每個宗教團體最常用、最陳腐的口號。
然而,對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這往往只是一種獲取金錢和權力的手段,或者最好是兩者兼得的幌子。
亞歷山大暗自慶幸,自已無需再與這些被利益蒙蔽雙眼的“瘋子”打交道。開發周邊土地的問題,如今完全屬于米蘭達夫人需要操心的范疇。
除了細致地巡視這座城市,并向米蘭達夫人提供一些有助于城市發展的寶貴建議之外,亞歷山大還參加了一些熱鬧非凡的歡迎派對。這些派對上,有幾位當地貴族盛裝出席,共同為亞歷山大的到來表示歡迎。
而且,由于普里茲爾與哈姆森的關系十分密切,亞歷山大還在那里見到了約翰勛爵——米蘭達夫人眾多潛在追求者中的一位。
這位男士,生得相當英俊瀟灑,氣質不凡。然而,真正引起亞歷山大注意的,卻是陪伴在他身邊的那位女士。
她身著一襲華麗至極的長裙,從脖子一直遮蓋到腳趾,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
然而,她看上去卻頗為年輕,大約只有十八九歲的模樣,臉上帶著一絲茫然與苦惱,與她華麗的衣著形成鮮明的對比。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她已然懷有身孕。
結合種種跡象,亞歷山大很快便想起了她的身份——米蘭達夫人的……
據他所知,這個小女孩自幼在孤兒院長大,直至六歲,才被雇傭到雅努斯勛爵的廚房,成為一名烹飪女仆,負責為宅邸的守衛們提供食物。
也正是在那里,她邂逅了現在的丈夫約翰。約翰原本是米蘭達夫人父親的一名警衛,兩人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漸漸墜入愛河,最終選擇私奔。
當然,這一切在亞歷山大聽來,實在是過于巧合,仿佛有著某種不為人知的安排。
人們最自然的疑問便是,一個出身平凡、一無所有的無名小卒,怎么可能如此輕易地被領主莊園這樣“聲名顯赫”的地方雇傭呢?
答案很可能是她父親在背后精心安排的。也正因如此,亞歷山大對她格外留意,試圖探尋這背后隱藏的真相。
“那女孩……長得跟我很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