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些特權,曾經都是貴族的專屬。由此不難想象,貴族們對阿蒙赫拉夫特父親所做出的這些改變,內心充滿了不滿。
這絕非對他們基本勢力的一種輕微沖擊,而是如同直接揮向他們根基的利斧。
而且,由于阿蒙赫拉夫特主要代表他的父親進行統治,而他的父親依然在世,所以無論他個人對這些變化持何種態度,都不敢輕易做出改變。
相反,為了讓父親滿意,當時的王儲只能更加努力地執行這些政策。
于是,在他的統治下,祭司幾乎完全取代了宮廷中的貴族,平民馬努克甚至成為阿蒙赫拉夫特的得力助手,實際上就相當于總理。
但阿蒙赫拉夫特這樣做究竟是出于自身意愿,還是僅僅在執行父親的命令,抑或是打算等老國王去世后便推翻這些政策,其實都無關緊要了。
在推行這些改革措施的過程中,這位可憐的王子很快就開始疏遠越來越多原本就心懷不滿的貴族。
貴族們早已對阿蒙赫拉夫特父親反復無常、近乎瘋狂的行事作風忍無可忍,當這位相對理智、溫和的兒子接任時,他們心中燃起了希望,以為自已又能重回往日的輝煌。
他們甚至動用了大量的政治資本,基于這一設想,請求前國王讓王儲接管王位。
或許正因如此,阿蒙赫拉夫特后來的“背叛”才更加讓他們痛心疾首。
年輕的王子也未能及時彌合這兩者之間的分歧,最終導致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以前,阿蒙赫拉夫特的父親只是懷疑貴族們密謀推翻他,而如今,他們真的開始有所行動了。
或者說,即便他們沒有直接參與殺害神王,至少也沒有采取措施保護或警告他。
當阿蒙赫拉夫特察覺到貴族們越來越不可靠時,他不得不愈發依賴祭司來維持自已的統治,從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直到亞歷山大和托勒密的統治時期,這一切終于走向崩潰。
據亞歷山大所知,托勒密上任后,迅速推翻了父親的許多政策,其中最為明顯的舉措便是任命法爾扎帕夏為首相,以此來安撫貴族。
盡管經歷了諸多波折,但牧師在公眾心目中的威望依然根深蒂固。在普通的阿哈德尼亞人眼中,祭司一直是最受尊敬的職業。
考慮到阿哈德尼亞是一個半神權國家,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了。
成為祭司,不僅意味著能夠直接侍奉神靈,與神圣緊密相連,而且還被視為普通阿哈德尼亞人獲得高等教育以及在社會中取得真正地位的唯一途徑。
而這種渴望,在馬努克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位光頭祭司的故事,就像雷鳴般在每個平民的耳邊回響。
一個平民竟然能夠成為國家第二大權勢人物,得到國王的賞識與重用,與大多數帕夏——那些最高等級的貴族——平起平坐,這樣的故事聽起來更像是童話,而非真實發生的事情。
但無論這個故事是否完全屬實,都無關緊要了。即便它只是一個傳說,即便其中只有10%是真實的,也足以吸引無數人瘋狂地追隨他的腳步。
由此可以想見,進入學士塔的競爭是何等激烈。其通過率僅有五十分之一左右!對比一下,清北的錄取率為0.3%,幾乎比學士塔的錄取率“容易”十倍,因為后者的錄取率為3.5%。
綜上所述,能夠找到一個學士祭司作為導師,已然是極為罕見的事情,更不用說找到一個淪為奴隸的學士了。
70,000羅帕爾的價格,確實不算昂貴。亞歷山大甚至覺得這個價格十分便宜,如果他經驗足夠豐富的話,他深知一個學士祭司至少應該價值100,000羅帕爾,甚至可能是這個數字的兩倍或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