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趕忙站出來,言辭激烈地譴責這些貴族的行為,并信誓旦旦地承諾,會囑咐自已的兩個兒子竭盡全力,在這種反抗的念頭剛剛萌芽之時,便將其徹底扼殺。
而后,她將這份報告與手頭正在處理的事情聯系起來,用一種略帶沙啞卻又充滿睿智的聲音緩緩說道:
“我現在算是明白大人為何如此堅持要我答應你了。我向您保證,我會盡我所能為您提供幫助。”
“但是,容我再次鄭重說明……除非大人能夠想出一種不收取利息……也就是只收取本金的借貸方式,否則我想,無論我如何勸說,貴族們都不會感到滿意的。”
此刻,帕提亞夫人所說的,從修辭角度來看,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對于亞歷山大而言,這樣的提議實際上并非從未聽聞。他只需將自已的業務模式,從傳統的銀行業務,轉變為阿拉伯所推崇的“伊斯蘭類型”即可。
但問題在于,實施這種轉變極為復雜,充滿了“官僚主義”的繁瑣程序,操作起來困難重重,更關鍵的是,亞歷山大很可能會因此損失不少錢財。
至于其中的緣由,不妨來簡單概述一下“伊斯蘭融資”的運作方式,當然,這只是一個極為簡化,甚至可能存在些許錯誤的概述。
兩種銀行系統之間最大的差異顯而易見,因為大多數人都清楚,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中,利息是被明確禁止的。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在他們的系統中,貸款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呢?”
他們的商業貸款模式,與股票投資頗為相似,是基于利潤分享的模式。打個比方,就如同你購買股票,倘若股價上漲,你便有盈利的機會;但要是股價下跌,你就可能面臨損失全部資金的風險。
與之類似,當企業向伊斯蘭銀行貸款后,如果企業盈利,銀行就會按照一定比例獲取利潤——這個比例可以是10%、20%,甚至90%,銀行在這方面并沒有硬性的規定。并且,這部分利潤必須持續支付給銀行,直至償還完雙方約定的金額為止。同樣,銀行所能要求獲得的金額也并非固定不變。
舉例來說,銀行提供100,000的貸款,作為交換,銀行可以要求獲得企業50%的利潤,直到銀行獲得100萬的回報……只要企業事先同意這些條款,并且持續保持盈利狀態,這種做法在“阿拉伯”的規則下是完全被允許的。
這就好比你以10的價格買入股票,而后以1000的價格賣出,沒有人會說你賺取10000%的利潤是不公平的。因為你進行了投資,承擔了相應的風險,最終獲得了成功。
同樣,銀行通過購買部分企業業務來換取貸款,這種做法也是合法的。
所以,只要企業有利可圖,銀行就能不斷獲取收益,甚至可能賺到兩倍、三倍,乃至百倍的錢,就如同你購買了派息股票,只要股票持續盈利,就會不斷獲得股息一樣。然而,如果企業出現虧損,那么在該季度銀行將一無所獲。
倘若企業在銀行收回成本之前便徹底倒閉……那么這筆貸款就會成為壞賬,銀行投入的所有資金都會付諸東流。所以,這其中最大的警示便是風險。
無論伊斯蘭銀行達成何種看似荒謬的交易,在交易過程中,始終存在著虧損的可能性。
與傳統銀行不同,傳統銀行可以對貸款收取固定利息,并且無論發生何種情況,貸款都必須償還。哪怕銀行要賣掉你的企業、你的房子,甚至在合法的情況下打斷你的骨頭,乃至賣掉你本人,他們也要收回貸款資金。
但由于伊斯蘭銀行無法保證一定能收回資金,所以它們自然要承擔更大的風險,相應地,也就會要求更高的回報。
同樣,在這種制度下,企業所面臨的壓力要小得多,因為它們只有在盈利的情況下才需要償還貸款,而且償還金額是按照利潤的比例來計算的,并非基于凈收入的比例。鑒于這些優勢,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然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
亞歷山大在聽聞帕提亞夫人的建議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采用伊斯蘭融資模式雖然能夠解決貴族們對利息的抵觸問題,但其中蘊含的風險以及復雜的操作流程,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他需要在維護與貴族的關系、確保放貸業務的順利開展以及保障自身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