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當然是大人了。”納納津夫人微微頷首,眼中滿是笑意,她伸出修長的手指,輕柔地撫摸著男人的頭發,聲音中洋溢著喜悅,笑著說道,“讓我第一個恭喜您娶了第五任妻子!愿他們給您生下許多健康的兒子。”
這是阿哈德尼亞新婚夫婦之間再典型不過的問候語了。此刻,從納納津夫人的神情與話語中,不難感受到她是真心為自已的侄女們感到歡喜。她仿佛已經看到了侄女們婚后幸福美滿的生活,以及那圍繞在身邊的可愛孩子們。
而亞歷山大,心中對另一件事充滿了好奇。那便是納納津對于這對雙胞胎妻子獨特的編號方式——她們竟都被稱作第五任妻子。
從阿哈德尼亞的宗教教義,到法律條文,都有著這樣明確的界定:同卵雙胞胎,無論從何種角度去審視,皆被看作是同一個人,只不過各自擁有獨立的身體罷了。
更為奇妙的是,與之相對的異卵雙胞胎,即便他們也是同時呱呱墜地,卻并不享有同樣的地位,而是被當作完全不同的個體。
這,僅僅只是阿哈德尼亞法諸多與眾不同之處中的一點。這些獨特的規定,勾勒出這片土地別具一格的文化風貌。
對于亞歷山大而言,這樣的安排倒正合他意。如此一來,他便無需在選擇誰為第五任、誰為第六任妻子這件事上煞費苦心。
畢竟,哪怕是目不能視的盲人,也能輕易想象得到,這對姐妹平日里相處,向來都是平等相待。
然而,一旦他表現出對其中一人的偏袒,哪怕只是極其細微的差別,都極有可能引發姐妹倆的爭執。亞歷山大深知這一點,因此暗自慶幸于這種特殊的規定,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家庭紛爭。
“我期待參加贊贊儀式。您什么時候主持?”
就在亞歷山大沉浸在對這奇特習俗的思索之中時,納納津夫人那甜美的聲音,如同清晨的鳥鳴,從頭頂上方清晰地傳來,終于打斷了他的思緒。此刻,納納津夫人優雅地擺好了姿勢,眼神中滿是期待地望著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心中明白,按照阿哈德尼亞的傳統與慣例,他自然是要為這對雙胞胎舉辦兩場婚禮的。一場定在他計劃步入婚姻殿堂的首都,那里是整個國家的權力與文化中心;而另一場,則會在他回國之后,于自已的家鄉再度舉行。
在這個國度里,無論是貴族階層,還是那些家境殷實的“富裕平民”,這種先前往圣城結婚,而后回到男方家鄉舉辦第二次“婚宴”的做法,已然成為一種頗為流行的文化風尚。
對于貴族而言,在首都這個象征著至高權力的地方舉行婚禮,意義非凡。因為在這里,他們有機會獲得國王拉姆在世間的祝福。這份祝福,仿佛是一把神奇的鑰匙,極大地賦予了這一聯姻行為合法性,同時也讓兩個原本獨立的貴族家族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在那個時代,婚姻,絕非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它更是家族之間鞏固勢力、拓展人脈的重要手段。家族與家族之間,通過婚姻這一紐帶,相互扶持,共同壯大。
而在國王親自監督下締結的婚姻,若是有人妄圖通過離婚來解除關系,那必定會再三權衡。因為這不僅僅是對婚姻本身的褻瀆,更是被視為對國王的極端不敬,這種行為將會遭受整個貴族階層的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