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心中雖對當下的狀況有著自已獨到的見解。然而,他也十分清楚,此時去爭論行政模式的優劣,實在是毫無意義。
畢竟,在貴族們根深蒂固的意識里,根本不存在其他可行的選擇。更遑論那些認知更為有限的普通民眾了。
在阿哈德尼亞,王室的地位無比尊崇。他們可不單單是一個權勢滔天的貴族家族,而是被民眾視作拉穆的半神,宛如神祇實體的化身。
在眾人的觀念里,根本無法想象由非王室成員來取代他們的位置。這對他們而言,就如同天要塌下來一般,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事情。
回溯到上個世紀,未經許可便擅自觀看王室的雕塑,那可是要被判處死罪的。哪怕是身為帕夏,在面對這些雕塑時,也必須恭恭敬敬地低著頭,只能盯著雕塑的腳部,小心翼翼地與之交談。
即便到了現在,傷害王室的任何一位成員,都足以被處以極刑,哪怕行兇者是帕夏也不例外。
就拿托勒密祖父統治時期的一件事來說吧。當時,有一位侯爵,他年僅九歲的兒子,不知出于何種緣由,與一位年輕的王儲發生了爭執,甚至還打掉了王儲的一顆牙齒。
結果呢?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侯爵的府邸便被徹底夷為平地。全家人都被無情地燒死,尸體被隨意地扔進了一片散發著惡臭的沼澤之中。他們連一場體面的葬禮都沒有,皇家還嚴令禁止任何人對他們表示哀悼。
誠然,這件事發生在王室權力如日中天的時期。也正是諸多類似的事件,讓那位王儲,也就是托勒密的父親,逐漸變得專制無比,讓他覺得自已高高在上,不可觸碰,最終導致了如今這般復雜的局面。
那時的皇室,實則正處于最為脆弱的階段,內部爭斗異常激烈。
所以啊,倘若亞歷山大殺了阿蒙赫拉夫特的兒子,不僅不會受到任何懲處,反而極有可能被家族中半數的人奉為英雄。但若是傷害了托勒密未出生的孩子,那情況可就截然不同了。
實際上,要是你還記得的話,亞歷山大確實曾對托勒密動過手。那是在他第一次踏入宣禮塔,并下令掠奪大神殿之后,就在那個華麗的大理石庭院里。僅僅是因為托勒密對著他嚴厲地大聲呵斥,他便怒從心頭起。
那之后亞歷山大怎么樣了呢?
什么事都沒有!
不僅如此,他反而還獲得了數十億羅帕爾的財富,以及贊贊省作為獎勵。
不過,雖說有這些例子,但它們終究只是個例罷了。
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貴族階層,對皇室的崇敬之情,那可是所有帕夏的影響力加起來都遠遠無法比擬的。
皇室,在阿哈德尼亞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所以說,倘若亞歷山大試圖用所謂的“西方制度”來取代王位。即便王室中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公職競選,恐怕僅僅憑借他們的姓氏,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99%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