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亞歷山大此刻無暇顧及這些。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遠的地方。于是,他帶著部隊離開了皇宮——幾天后,他將與皇帝正式簽署和平條約,把所有條款白紙黑字地寫進契約,釘死每一個字。
回到希特銀行時,士兵們正忙著將成箱的金銀搬出來,小心翼翼地裝上補給車。這些財富要全部運回贊贊國庫,少說也得數周,甚至數月。為此,亞歷山大留下了兩萬五千人的軍隊,駐守在倫薩的廢墟中,像守護神般確保這筆橫財平安抵達。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士兵們會護送物資走完漫長的旅程。而這位年輕的君主,將在條約簽署后立刻啟程回國——戰爭結束了,國家的百廢待興,正等著他去擘畫。
這場戰爭,贊贊收獲的遠不止勝利。大片土地納入版圖,巨額財富充盈國庫,最大敵人的財政支柱被徹底斬斷,南方的對手更是被束縛了手腳,五年內絕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了這些家底,亞歷山大打算把全部精力投入工業振興。他知道,等自已從倫薩歸來,一個嶄新的時代就要在眼前展開——蒸汽與鋼鐵的轟鳴,即將響徹這個新生的贊贊王國。
贊贊獨立戰爭終于落下帷幕,勝利毫無懸念地屬于贊贊。倫薩圍城戰奪走了數十萬西爾巴斯人的生命,而亞歷山大,最終在這座廢墟城市里,簽下了那份奠定新格局的和平條約。
那些在轟炸中僥幸存活的西爾巴斯人,將在贊贊的占領下度日,直到希特家族的最后一分財富被運走,送入贊贊皇家國庫的深處。
至于亞歷山大,與阿哈德尼亞帝國皇帝簽下條約的第二天,他便踏上了歸途。
今天,是他返回贊贊城的日子。當他和士兵們抵達城門口時,竟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街道兩旁張燈結彩,一場盛大的儀式正在舉行,滿城百姓都在迎接他們的英雄凱旋。
亞歷山大騎在白馬上,走在隊伍最前面,微笑著向人群揮手致意。隊伍穿過城門時,各行各業的婦女們涌上前來,將手中的鮮花撒在士兵們腳下,花瓣鋪成了一條通往榮耀的路。這些花,是獻給為自由獨立拼過命的歸來者的。
最終,軍隊抵達城中心。士兵們解散隊伍,各自奔向家門,去擁抱等待已久的親人。而亞歷山大,則策馬朝著新建的贊贊王宮走去。
經過數年的修建,數次修改設計,這座屬于他和家人的新居終于落成。它的原型,正是亞歷山大前世記憶里那座富麗堂皇的美泉宮。
過去幾年里,亞歷山大主導的建筑風格,已從本質上的文藝復興,悄然轉向了更為華麗的巴洛克。這不僅體現在王宮上,連那座即將完工的大教堂,也染上了濃墨重彩的巴洛克風情。
他望著眼前宏偉的宮殿,心中清楚,一個屬于贊贊的新時代,才剛剛開始。
在亞歷山大的前世記憶里,巴洛克建筑誕生于17世紀初,由基督教會一手推動,本意是對抗當時方興未艾的宗教改革。如今,他決定反其道而行之——用拉穆教會曾倚仗的手段,來對付他們自已。
因此,他主導的所有標志性建筑,無論是宏偉的王宮、莊嚴肅穆的贊贊大教堂,還是阿德拉力主修建的音樂廳、美術館等文化場所,都采用了繁復華麗的巴洛克風格。
凝視著眼前剛剛竣工的宮殿,線條流暢的穹頂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浮雕與立柱交織出莊嚴而絢爛的韻律。亞歷山大的嘴角揚起一抹滿意的微笑,他穿過擲彈兵守衛的大門,靴底踏在光滑的石板上,發出沉穩的聲響,徑直走向宮殿庭院。
庭院中央的噴泉正汩汩噴涌,水花濺起細碎的光點。霍諾莉亞正坐在噴泉邊的大理石臺階上,白皙的手指輕輕拂過水面,蕩開一圈圈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