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老頭撇嘴道:“說這么多,不就是你舍不得出錢出糧食唄。”
戰老臉上的表情一僵,似乎被戳中了心中所想,哼了一聲。
“我那是節約,糧食就這么多,我們寨子這么多人,不得省著點吃?哪像你,時不時地蹭吃蹭喝,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盧老頭假裝沒聽到戰老頭的念叨,干脆躺在一旁的躺椅上,閉上眼睛休息起來。
白誠的想法和戰老如出一轍,他們并不打算辦上梁酒,最多就是大家一起吃頓飯便罷了。
白誠前往趙家村見了寧汐月,將戰老選好的上梁酒的日子告知了她,就在五天后。
寧汐月把這件事全權交給趙嬤嬤、抱春和迎夏一同負責,畢竟在沒流放之前,府邸舉辦的宴席以及人情往來都是由她們操持的。
趙嬤嬤思索了一番說道:“夫人,加上趙家村來幫忙干活的,還有望西村那邊的,大概準備個五六十桌應該就足夠了。”
五六十桌的宴席對于一個村子而言,可謂是極大的排場了,趙家村村長家辦宴席都未曾有過這般大的場面。
再加上近兩年一直災禍連連,百姓的日子過得艱苦,趙家村已經許久未曾辦過宴席了。
寧汐月點頭道:“可以,就按嬤嬤說的來。”
趙嬤嬤又問道:“菜單的話,就按照一桌六個菜來,畢竟這是在鄉下,如果還像在京城那樣一桌弄十幾道菜是不合適的。老奴向村子打聽了下,他們以往辦宴席都是五道菜左右,六道的話既不顯得寒酸,也不顯得闊綽。”
寧汐月覺得趙嬤嬤所言極是。
她對這些細節方面的事情也不精通,便說道:“就按照趙嬤嬤說的來。嬤嬤,那您打算上哪些菜?”
趙嬤嬤應道:“豬骨蘿卜湯,炒土豆,蒸紅薯,炒雞蛋,炒野菜,四喜丸子。”
寧汐月對菜單頗為滿意,想到自己空間里的菜數量充足,便悄悄將菜和雞蛋從空間取出,喚來抱春和迎夏拿去給趙嬤嬤。
上梁這日,天才剛亮,趙村長便帶著村里的漢子來干活了。
上梁是按照這里的習俗來,趙村長自然當仁不讓主持這一切。
趙村長指揮著大家將豬頭、公雞、酒盅等祭品擺放在桌上。
然后在主屋兩側貼好對聯。
祭梁結束后便是上梁環節。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驟然響起,噼里啪啦地響徹云霄,
其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雙手攏在嘴邊,高聲呼喊著吉祥的話語:“上梁大吉,家宅平安!”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穿透了嘈雜的人聲,在每個人的耳畔回響。
與此同時,其他工匠們齊心協力,穩穩地抬起那根精心雕琢的大梁。
大梁上系著紅布,在半空中十分引人矚目。
待房梁放置好位置,便是拋梁環節。
迎夏將裝著糖果和糕點的籃子遞給寧汐月,寧汐月將其拋出,孩子們歡呼伸手去接,就連大人們也來湊熱鬧沾沾喜氣。
上梁結束,趙嬤嬤和抱春、迎夏帶著一群嬸子丫鬟,有條不紊地端著菜肴穿梭于人群之中,手腳麻利地將一道道菜擺上桌。
趙村長親自過來向寧汐月和沈玹道賀,他滿臉笑容,拱手說道:“恭喜恭喜,這可真是大喜之事啊!”
沈玹微微頷首,“趙村長客氣了,墨影,帶村長落座。”
待趙村長落座,看到宴席上有肉有菜,不禁驚愕萬分,隨即感慨道:“這等豐盛的宴席,真是難得一見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