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紡紗織布的百姓,大多是貧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資者,不在絲而在布,通過織布,補貼家用,朱載坖想要籌措這些布匹,就需要商人為其配合,從廣大的農村收購布匹。
好在松江棉布價格不高,按照折色的規定,白棉布一匹折銀三錢,三梭布一匹折銀達六錢一分。還有一種名為“斜紋布”的高級棉布,精者每匹折銀一兩,勻細堅潔。
但是松江府產量巨大,現在松江府土地大半種植棉花。同時,棉紡織生產也成為松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各鄉鎮幾乎家家都投入了紡織活動。鄉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暇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每年所出的布匹,不下三百萬之數。
朱載坖就是把五十萬匹賣到倭國去,都可以獲得巨額的收益。當然,朱載坖很清楚,什么東西最賺錢,和軍器比起來,布匹這些就算是小兒科了。
于是朱載坖著重向蔣洲了解現在倭國的情況。
蔣洲說道:“其國亂,王與其相俱死。諸島夷不相統攝,須遍曉諭之。乃不杜其入犯。”
蔣洲雖然到過倭國,但是多是與王直等人接觸,對于倭國現在的情況,實際上了解的不多,只是聽說而已。
現在的倭國,處于戰亂時期雖然有統一的君主,但是君弱臣強。君主只不過是一個虛存的名號而已,各島自相雄長,其中以豐后、山口二島力量最強,寇略中國東南沿海多二島之人。
據蔣洲講,他在倭國,受到了倭國大名的隆重的接待。
豐后太守源義鎮禮敬有加,蔣洲向其說明寇略中國沿海的利害關系。源義鎮懷音革狀,詰以從前作過,稽首稱臣,愿意方物,遂令其檢攝風帆,凡筑前、肥前等五十三所群盜盡殄。
宣諭之后,正好山口使者前來,于是蔣洲與山口國使者一起在五月到達山口國。山口都督源義長虔奉如豐后,送還被掠指揮袁進。奉表謝罪,馳啟天文王。
說起來這些大名好像都對大名極為恭順一樣,不過朱載坖可不這么認為。倭寇這么恭順,一來是因為大明官軍多次勝利,他們也清楚自己手上這點兵力,決計不是大明官軍的對手,所以暫時臣服。
還有就是胡宗憲的一封咨文,上面寫道:即當體貴國之政條,憤部民之橫行,分頭遣人嚴加禁制,不許小民私出海洋,侵擾中國。俾邊境寧靜,釁隙不生,共享和平之福,史冊書美,光傳百世,豈不快哉。否則奸商、島民,扇構不已,黨類益繁;據海島,窺隙竊發,恐非貴國之利。如昔年安南國陳氏之俗可鑒矣。今特移文并知,非特為中國也。唯身體而速行之,希即回文。
胡宗憲所說的昔年安南國陳氏之俗,是說的永樂年間的舊事,當時安南陳朝內亂,成祖遣英國公張輔統帥大軍,一戰攻滅安南,胡宗憲這話,已經是赤裸裸的威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