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也不跟兩位總兵啰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將浙直兩地的水師集中起來,御敵于國門之外之外,同時朱載坖還詢問到現在大明戰船的尺寸和造價。
這點出身于福建衛所的俞大猷倒是很清楚,海舟這類戰船體型較大,造價高昂。其四百料官船船長9丈4尺,闊1丈9尺,而五百料官船的船長更是達到了12丈2尺5寸,闊也達到了3丈,當然造價也是不菲的,五百料官船一千兩一艘。
而且水師海舟的維護成本也不低,以五百料戰船來說,每年需要五百兩的費用用以維護戰船,還有訓練等各項支出。
當朱載坖問及倭寇水師和官軍水師對付倭寇的辦法時時,俞大猷說道:“回殿下,倭夷鼠伏海島,因風之便放肆侵略。其來如奔狼,其去若驚鳥,來或莫知,去不易捕。臣以為官軍無事則沿海巡微,以備不虞。若倭夷之來,則大船泊之,快船逐之。彼欲戰不能敵,欲退不可走,庶乎可以剿捕也。”
作為和倭寇打了多年交道的將領,俞大猷對于倭寇還是比較了解的,官軍的大型官船對倭寇的船只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但倭寇的船只較小,在逃跑過程中非常靈活,官軍往往追之不及。
俞大猷說道:“殿下,倭船遇巨艦難于仰攻,苦于犁沉。故廣福船皆其所畏者,而廣船旁陡如垣,尤其所畏者也。”現在大明官軍所裝備的廣船、福船對倭寇來說已經是壓倒性的優勢了。
倭寇造船的造船技術落后于現在官軍的造船技術,而倭船缺少龍骨、肋骨等船只構件。其強度遠遠低于官軍所擁有的戰船,在海戰中的兩者相遇,其結果可想而知。
朱載坖問道:“那為何官軍水師無所作為?”
俞大猷總結了幾個原因,一來是官軍反應遲鈍,由于船只數量不足,官軍水師往往缺乏預警,等到倭寇來襲才倉促迎戰,遭致敗績。
二就是官軍水師疏于訓練,水師和陸軍不能,現在已經是以火炮為主要武器了,火炮要想有精度,眼下只有勤于練習,而官軍水師疏于操練,士卒炮術不精,臨陣往往無法命中,而一旦陷入接舷戰,官軍士卒膽怯,氣勢為倭寇所奪。
三就是倭寇水師確實孱弱,但是海賊的實力確實相當之不錯的,如王直等大海上麾下的廣船、福船都很多,也是大明制造的,質量比官軍還要略勝一籌,同時他們還積極從佛郎機等處購買火炮,武裝自己,這些海賊,常年在海上漂泊,無論是水性還是炮術都遠遠超過官軍水師。
朱載坖明白,這些問題都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朱載坖現在能做的就是砸錢,除了大量制造用于巡邏的哨船之外,就是要打造大艦隊。
朱載坖問道:“各類戰船之中,遠洋作戰,以何種為宜?”
俞大猷說道:“殿下,遠海作戰,以廣船最佳,只是廣船造價頗高。”
因為廣船以鐵力木制造,頭尖體長、上寬下窄、體型巨大、船身堅固、耐風濤、且御火。是遠洋作戰的最佳選擇,其造價也是最高的,官軍一向很少裝備廣船,倒是王直麾下有不少廣船。
朱載坖便問道:“廣船造價多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