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正在思考遵化鐵廠的相關問題時,嘉靖召見了朱載坖的諸位講官,詢問朱載坖的學業情況。
嘉靖說道:“諸位都是裕王講官,裕王的學業如何?諸位說說。”
李春芳說道:“陛下,殿下聰慧至極,學問精進,臣等所未見也。”
嘉靖聽了李春芳的話,只是笑笑,對于講官們的恭維,嘉靖已經習以為常了,朱載坖確實聰慧,這點嘉靖也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頗有見地,能夠規劃長遠,但是手腕不夠,這是嘉靖所擔憂的。
治國不是光憑借見識深,規劃遠就行的,一個合格的君王,不僅要有深刻的見識,更要有手腕,知人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嘉靖說道:“裕王這一年來,學業還是有所荒廢,諸位要上上心了。”
張居正出班問道:“敢請陛下示下,給殿下講授什么科目為好?”
嘉靖抬眼看了一眼張居正,便知道他是誰了,徐階的關門弟子張居正,之前張居正也給嘉靖上疏過,要求嘉靖改革弊政,嘉靖覺得他還是太過于淺薄了,故而沒有搭理他。
見張居正這次主動站出來,嘉靖說道:“朕意資治通鑒明歷代之得失,知興替之緣由,可以為裕王所用,諸位以為何如?”
資治通鑒固然是好書,作為以后歷代帝王的必讀之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截止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共16朝1362年的歷史。篇幅浩大,不可能給朱載坖全部講授,肯定是截取一些對朱載坖最有參考的東西加以講授。
嘉靖沒有在這個問題多做解釋,直接要求講官們先擬定提綱,由內閣審閱之后再報送嘉靖御批后才能進講。
幾位講官們趕緊退下,到內閣去尋閣老們的指示,閣老們聽說嘉靖準備給朱載坖開講資治通鑒,也是極為重視,要講哪些,怎么講,這都是極為重要的。
嚴嵩作為首輔,也在仔細思考此事,資治通鑒篇幅巨大,到底要選取哪些章節來給朱載坖進講,這是一個大問題,而且是要輔臣們認真思考的問題,關鍵是要猜對嘉靖的心思,嘉靖想讓朱載坖學什么,這才是關鍵的問題。
三位輔臣和講官們都在思考著,嘉靖沒有給出任何提示,這就靠臣子們對嘉靖、對朱載坖的了解了。呂本首先說道:“首揆,不若以唐太宗故事?”
嚴嵩想了一會,搖了搖頭,嚴嵩不同意呂本的這個提議,原因很簡單,一來是朱載坖以后還會學貞觀政要等書,若是進講唐太宗的事情,未免會重復,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唐太宗得位不正,本身又不是長子,和朱載坖的身份不符,嘉靖恐怕也不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