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眼下的情形,嘉靖向諸位臣子問計,大臣們都把目光看向了新任兵部尚書許論,作為兵部尚書,這些事情當然是他該管的。
許論也只是老生常談了一番,這讓嘉靖大失所望,他本以為許論當過多年的宣大總督,熟悉北虜,總會有辦法了,但是沒想到許論遠不及楊博,所說的這些也都是些非常正確的廢話罷了,嘉靖當然知道調發援軍,令九邊戒備,眼下關鍵的是確定北虜入寇的方向才是真的。
嘉靖將三位閣老留下,拿出楊博的奏疏,說道:“這是楊博的奏疏,諸位看看吧。”
三位閣老看后,嚴嵩說道:“陛下,楊惟約老于邊事,見識明白,臣以為楊惟約的看法穩妥,可以加以實施。”
徐階、呂本也都贊同楊博的看法,相對于許論,大家對于楊博還是信任的,嘉靖當即下令,將馬芳調任宣府鎮總兵,同時率兵在萬全都司待機,同時敕令宣大總督江東和薊遼總督歐陽必進,加強戒備,嚴防不測。
朝堂看似都在加緊準備北虜入侵的事情,但是嚴嵩和李默的矛盾卻越來越明顯了,趙文華到京師已經數月了,嚴嵩一直在為他謀求一個部堂或者相似的位置,但是李默一直在阻攔,尤其最近,朝堂對于許論已經多有不滿了。
許論到部理事之后,無所作為,除非嘉靖下詔,兵部就是按部就班的處理政務,有沒有許論這個兵部尚書似乎都差不多一樣,嘉靖也對許論頗有不滿,趙文華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在東南畢竟也是領兵打過仗了,自認至少比許論強,所以他積極的謀求兵部尚書的位置。
但是李默對于趙文華根本看不起,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趙文華是權門走狗,不學無術,根本就不堪大用。導致趙文華對李默深恨之。
趙文華和嚴世蕃兩人到處尋找李默的破綻,還真讓他們兩人找到了,今年李默主持會試,在殿試中,李默所擬的考題中有:武征四夷,而海內虛耗;唐宗攻淮蔡,而晚業不終。
趙文華遂以此為辭上疏彈劾李默,認為李默的策問題目心懷叵測,是謗訕嘉靖,同時還將東南倭患的不能平息和李默聯系在一起。
趙文華在奏疏中稱:臣受皇上重托,為人所嫉。近奉命還京,臣計零寇指日可滅,何乃督撫非人,今復一敗涂地。皆由默恨臣前歲劾逮其同鄉張經,思為報復所致。
嘉靖本就敏感,最近又被北虜的事情搞得頭昏腦漲,當即大怒,御批道:禮部三法司及該科參看覆補,默偏執自用失大臣體,至于其策問所引漢唐事,尤非所宜言!
將李默下獄審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