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點燃的烽燧很快傳到了汪道昆處,汪道昆見北虜果真進犯古北口,反倒沒有那么緊張了,古北口有重兵設防,馬芳更是國朝名將,黃臺吉那那么容易破口。
不過消息傳到京師,就不是這個情況了,京師的文武百官和百姓都感到恐懼,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給京師帶來的恐懼還沒有消散,眼下俺答正提兵在喜峰口和官軍對峙,而古北口又告急,這讓京師的百姓更加感到惶恐了。
嘉靖收到消息后立刻召集閣臣、六部七卿在西苑商量此事,可是令嘉靖無奈的是,無論是閣臣還是這些六部七卿的重臣們,無非都是些老生常談的話罷了,尤其是被嘉靖寄予厚望的兵部尚書許論,說白半天無非是整頓京營,調集援兵這些廢話,眼下蒙古人都在古北口了,你跟朕說調集援兵?
能調集的援兵早就調集了,還能調發何處的援兵?難不成蒙古人還沒有破關,嘉靖就下詔令天下勤王?你許論不要臉,嘉靖還還要呢!
嘉靖無奈的讓其他臣子們回去,就留下內閣閣臣和黃錦、陸炳等人,嘉靖問道:“眼下蒙古人就在古北口外,諸卿有什么話說?”
嚴嵩說道:“陛下,老臣以為不是急,據汪道昆的奏報,入寇的蒙古人不過兩萬余,朝廷已經調發的援軍就已超過兩萬,馬芳九邊宿將,對陣俺答都能得勝,臣以為官軍料敵在先,應當不會有什么問題。”
對于嚴嵩的這個判斷,嘉靖還是很認可,畢竟是自己貼心的臣子,知道嘉靖現在最想聽什么,徐階也說道:“陛下,臣也以為不必過于憂慮,現在已經不是當年了,自庚戌之變以來,朝廷撥付錢款,多次修繕邊墻,有有馬芳提重兵駐防,臣以為可以無憂也!”
嘉靖點點頭說道:“諸卿所言,深合朕意,只是許論臨事無謀,朕看不是本兵的好人選,內閣還有詳加查察,找人替代。”
嘉靖已經看出來了,許論確實是老而昏聵了,兵部尚書必須得選擇一個能臣,之前的楊博就很不錯,只不過他現在要守制。
臣子們散去后,嘉靖對黃錦說道:“你去問問裕王,這次可是他一力主張用馬芳的,眼下朝廷調發重兵,他覺得有幾成勝算?”
黃錦趕緊來到裕王府,朱載坖本來也在和講官們討論戰事,見黃錦到了,朱載坖趕緊把黃錦請到書房里去,黃錦向朱載坖轉告了嘉靖的話。
朱載坖笑著說道:“黃公公,請轉奏陛下,馬芳必勝!官軍必勝!”
連黃錦都被朱載坖的篤定嚇了一跳,現在誰敢說官軍遇到蒙古人一定必勝的?恐怕就是楊博也不敢這么說吧?
朱載坖對黃錦說道:“黃公公,此戰,我軍料敵在先,此天時勝也;據城靠山,此地利勝也;官軍擁眾三萬,遠勝于賊,此人和也;北虜興不義之師,王師討逆,此道義勝也;馬芳老成宿將,遠勝于賊,此將領勝也,故官軍必勝,大明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