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說道:“原翰林學士袁煒,才識過人,可以當宗伯之任。”
嘉靖說道:“袁煒嘉靖十七年進士,資歷有些過于淺了吧?”
嚴嵩說道:“陛下,可令袁煒以禮部左侍郎暫署部事,待考察得宜,即令任大宗伯可也。”
嘉靖想了想,于是下詔,升王用賓為吏部尚書,袁煒為禮部左侍郎署部事入值西苑。詔書一下,舉朝皆驚,首先是王用賓任吏部尚書讓百官們感到驚訝,因為大家都知道,王用賓既非嚴黨又不是徐黨,王用賓和朱載坖的關系是舉朝皆知,王用賓作為朱載坖的人,能夠坐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就已經是不錯了。
現在居然升任吏部尚書,這倒是令百官詫異反倒是袁煒升任禮部左侍郎署部事,反倒不那么令人吃驚了,袁煒是嘉靖的寵臣,嘉靖用人,一向有些隨心所欲,只要是他欣賞的臣子,那就會加恩提拔,從不囿于官場規則,以嘉靖的性格和袁煒在嘉靖那里得寵的程度來說,由翰林學士升任禮部左侍郎署部事并不算什么。
而且大家都很清楚,嘉靖這是為了讓袁煒入閣才這么安排的。王用賓出任大冢宰,倒是確實出人意料,王用賓趕緊上疏辭謝,但是被嘉靖駁回。
嚴嵩親自在內閣與王用賓討論事情,嚴嵩說道:“大冢宰,以后閣部之間,還是要精誠團結才是。”
王用賓笑著說道:“嚴閣老說笑了,一應銓選大政,現在不都是在內閣手中嗎?大員銓選,都是內閣具本,陛下中旨,吏部但拱手受命而已。”
王用賓言語中的譏諷之意,嚴嵩怎么會聽不出來,李默擔任吏部尚書的時候,經常和內閣叫板,幾位閣老們為了架空吏部,一遇到大員出缺,就紛紛上疏請求嘉靖圣裁,然后再利用密疏推薦自己中意的臣子,這樣一來,吏部的廷推功能近乎被廢。
而中下級官員的銓選,又在左右侍郎和文選司郎中手上,吏部尚書的權力被大大削弱,所以王用賓對內閣頗有怨言。
嚴嵩笑笑說道:“大冢宰說笑了,銓政乃是大冢宰分內之事,閣臣不預也。嗣后督撫堂官出缺,若是能夠會推的,還是應該會推。”
嚴嵩還是想緩和一下和王用賓的關系,畢竟李默剛剛下臺,嘉靖不可能立馬就再次更換吏部尚書,何況王用賓后面還有裕王,嚴嵩不想和他鬧得太僵,所以答應王用賓恢復大員們的會推制度,這樣的話,吏部尚書的權力才能有所體現。
而且這樣也可以降低嘉靖對于嚴嵩的防備,雖然嚴嵩在和李默的斗爭中大獲全勝,但是嘉靖不可能不對嚴嵩有所防范,如果嚴嵩借此機會掌握吏部或者是仍舊像對付李默一樣將王用賓高高掛起,那嘉靖就要懷疑嚴嵩想干什么了。一個內閣首輔,再將吏部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對于皇帝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
王用賓實際掌握銓政,對于嘉靖來說,并不是什么壞事,一來是裕王除了講官之外,再文官中黨羽并不多,高級文官更少,即便是王用賓利用自己吏部尚書的權力安插幾個人,也無傷大雅,何況嘉靖還可以通過內閣制衡王用賓,最終的大權還是牢牢掌握在嘉靖手上的。
面對嚴嵩釋放的善意,王用賓說道:“閣老,若是如此,下官就先謝過閣老了!”
王用賓和內閣打了個照面,就到吏部上任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