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想了想說道:“到時候將沐朝弼押赴京師,朕再派欽差審斷此案。”
陸炳領旨,當即下去準備各項工作,嘉靖也命袁煒起草各項詔書,禮部準備相關的事宜。
臣子們都走后,嘉靖問道:“黃伴,裕王不是說想要開采云南的銅礦嗎?去找找相關的奏疏資料等,給裕王送去,叫他有什么事情密疏奏來。”
黃錦趕緊去搜集相關的資料,送給朱載坖。
朱載坖最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倭銅固然便宜,但是朝廷不可能只依賴倭銅,必須要有自己的來源才好,云南的銅礦豐富,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采,因為大明始終存在著礦禁,地方官府對于這些事情也不太重視。
而且朱載坖對于現在云南的銅業到底是個什么水平也不清楚,不過黃錦送來的資料倒是幫了朱載坖大忙。而黃錦收集來的資料就很好的解決了朱載坖的問題。
通過查閱資料,朱載坖發現,受限于朝廷對于云南的控制力,現在開發的比較好的就是滇東的銅礦,東川府、魯甸廳、巧家廳、昭通府等州縣,這里位于川滇交界處,不少還歸四川管轄。
滇東銅礦開采的比較早,東川銅礦開采最晚始于東漢,現在也是大明在云南地區開發比較成熟的礦區。但是除了缺乏人力,工本不足之外,影響云南銅業的最大因素是運輸,滇銅難以外運。
滇東的位置已經算是最好的了,從滇東到瀘州,就可以走水路了,由廬州、重慶運至漢口;湖北撥給站船委員,協運至儀征;江南換給站船委員,協運至京交收。
但是現在金沙江水運艱難,河道中多有險灘,要解決滇東銅的外運,首先就要解決金沙江水運的問題,不打通金沙江水運,滇銅難以抵達京師。
按照現在轉運滇銅的路徑,水運所需要的船只在爐州或重慶打造,多采取雇募運船的形式,瀘州到重慶段,一般是小船運輸,由四川永寧道同知與瀘州知州雇小船;到重慶換大船運輸,重慶到漢口由川東道與江北同知雇獻船;漢口至江蘇儀征,責成漢黃道督同漢陽府同知雇募川衆船,裝運儀征。至儀征換船,責成江寧巡道督同儀征縣雇募駱駝船,裝運通州。
兵部還有詳細的路程圖示,自滇至永寧,旱路1422里;自永寧至瀘州,水路410里。所以要想發展滇銅,首先就是打通交通。
除了從瀘州走水路之外,還有自昆明到廣西百色的路線,從昆明起,經呈貢、宜良、路南、彌勒、丘北至廣南,再經剝隘至百色。一共1020里路。
到了百色之后,要么經蒼梧、三水抵達廣州,若是要向東南轉運,則由蒼梧、桂林、長沙、漢口、九江、銅陵,一路向南京,另一路取道鎮江經蘇州去往杭州府。
路途之艱險,可見一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