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此案嘉靖準備全程介入,明令會審案件直接向嘉靖負責,隨時向嘉靖呈報案件的審理情況,而且案件審理的進度嘉靖也要進行掌握控制,最終的判決也是由嘉靖以圣裁的形式下達。
接到嘉靖的詔令之后,刑部尚書趙文華、大理寺卿萬寀、左都御史周延迅速和陸炳交涉,準備提審呂弼。
而嘉靖也在思考,此案的有功之臣,當然應該加賞,而且內閣也已經擬定了賞賜的計劃,嘉靖也照準了,但是唯獨在此案中立下大功的朱載坖應該怎么賞賜,嘉靖還沒有怎么想好。
嘉靖問黃錦道:“黃伴,你說朕該怎么賞賜裕王呢?”
黃錦趕緊說道:“老奴豈敢多嘴,惟陛下圣裁也!”
嘉靖笑著說道:“你這老狗,你去裕王府問問吧,若是不過分,朕都照準了!”
黃錦趕緊到了裕王府,向朱載坖傳達了嘉靖的旨意,朱載坖也有些不知所措了,該要什么?朱載坖想總督京營戎政,恐怕嘉靖不會給的,至于銀子,似乎也沒什么必要,官職更是和朱載坖沒有什么關系,所以說嘉靖要讓自己說什么賞賜的時候,朱載坖都認為嘉靖是不是要白嫖自己。
朱載坖也說道:“黃公公,孤也不知此事怎么回奏,還請黃公公教孤。”
黃錦想了一下,對朱載坖說道:“殿下,而今殿下已經是無所求了,銀錢似乎殿下也不缺,不若請求陛下為王府講官們加授官職,殿下你看怎么樣?”
朱載坖一想,這確實是這個道理,自己的講官們跟隨自己多年,但是除了李春芳之外,官職都沒有什么動靜,一來是他們本身還沒有考滿,一般來說京官九年考滿之后才能談升遷的事情,第二就是翰林院官員本來就遷轉極為困難,按照制度,翰林學士不過五品,已經是翰林院本官中最高的了,翰林院官員要想遷轉,就必須到其他衙門如詹事府、國子監等去兼職了。
朱載坖也就同意了黃錦的建議,黃錦回奏嘉靖,對于朱載坖的這個要求,嘉靖倒是覺得不太過分,畢竟朱載坖的講官們就算是升遷,現在也在朝廷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而且嘉靖也準備利用朱載坖的這些講官們來平衡朝局,所以嘉靖經過一番思考之后下旨,禮部左侍郎署部事袁煒升禮部尚書,左春坊大學士李春芳升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掌院事,仍充裕王講官入值西苑。
翰林侍讀學士高拱升左春坊大學士兼國子祭酒,翰林編修張居正、陳以勤升翰林侍讀學士兼國子監司業。這使得李春芳成為裕王一系中最接近內閣和權力中樞的人。
雖然如保定巡撫汪道昆、通政使李開先等人在裕王一系中算是實權極重的人,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春芳才是裕王一系的靈魂人物,既極受朱載坖信任,又寫得一手好青詞,經常被嘉靖召見,現在更是任禮部右侍郎入值西苑,一旦再進一步,成為禮部左侍郎,就具備了入閣的資格了。
以李春芳現在的速度,入閣輔政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而且這次裕王講官的集體升遷也說明嘉靖對于裕王的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