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笑著說道:“此事全憑大宗伯做主。”
吳山聽了李春芳的話,不禁在心里冷笑,本部堂做主?天下誰人不知,汪道昆是裕王的鐵桿,和裕王私交甚篤,這次汪道昆能夠謀得經略遼東的差遣,還是裕王出的力,李春芳又是裕王講官,這事體可不好辦。
吳山將所有人遣出去之后,一副推心置腹的樣子對李春芳說道:“子實啊,這事讓本部堂很為難啊。你也知道,鄒應龍、吳時來后面是誰,本部堂也認為此等大功正該獻俘告廟。但是老夫畢竟只是署部事的左侍郎,此等大事,還是我們兩人聯署吧。”
吳山的想法很明顯了,他也很清楚嘉靖的意思,嘉靖已經升了凌云翼的官,又將他的奏疏下禮部部議,其中的意思還不明確嗎?但是徐階的態度也是吳山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眼下嚴嵩老邁,一旦嚴嵩去位,徐階不出意外就會成為首富,要是自己在這事上得罪了徐階,自己想要去掉這個署部事恐怕就麻煩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拉上李春芳,畢竟李春芳是裕王講官,他們兩人一道聯署的話,徐階就算是要翻舊賬,也得掂量一下李春芳的份量。
李春芳當然知道吳山的意思,隨即就在吳山的奏疏上聯署了自己的名字,這下署部事的左侍郎和右侍郎一道聯署,贊同凌云翼的奏疏,嘉靖收到禮部的回復之后,隨即御批將此事直接下內閣施行。
嘉靖乾綱獨斷,直接通過御批的形式要求獻俘太廟,徐階卻并沒有有什么反應,反而盡心盡力的操辦起此事來了,督促禮部制定一應的儀制,還有翰林院要拿出相應的詔書草稿,經內閣審定之后,送嘉靖御攬。
同時,嘉靖還親自在禮部的上疏上御批道:剿平杲逆,循例獻俘,以明國法,以彰天討!
最近一眾講官們都在翰林院忙著起草獻俘的詔書草稿,不過多次送嘉靖的草稿都被嘉靖給打回去了,嘉靖始終不滿意,甚至就連李春芳這個翰林院掌院學士親自撰寫,也被嘉靖打回來了,嘉靖認為這些翰林院的官員們寫得氣魄太小,不足以彰顯大功。
這下連內閣幾位輔臣也也愣住了,翰林院這么多修撰、編修、檢討、侍讀、侍講、學士居然弄不出來一道合乎嘉靖心意詔書嗎?眼看王杲馬上就要被押解到京師了,這些事情不能準備好,會耽誤吉時的。
于是嚴嵩和幾位輔臣覲見嘉靖,詢問嘉靖對于詔書有何看法。
嘉靖這才說道:“朕看他們寫的太小家子氣了,沒有天朝氣度,你們是內閣輔臣,飽學鴻儒,翰苑前輩,你們來草詔!”
嘉靖既然有令,幾位閣臣也只好照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