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等人詳細介紹了大明對于皇孫讀書的一些制度,由于大明實施藩王就藩制度,所以皇孫很少留在京師接受教育,能夠留在京師接受教育的皇孫,不是像宣宗這樣的皇太孫就是太子的兒子,所以資料相對比較少。
一般來說,在皇孫年紀尚幼時,先由內侍口授,皇孫方在睿齡,外庭講讀事尚有待。惟內侍之臣所系尤重,宜敕司禮監慎選左右,口授書史,陳說民情利害,動作舉止必導以正,他日親賢講學,基命成德之助,端在于此。
也就是說,在皇孫年紀尚小的時候,由內侍陳說民情利害和規正皇子舉止的階段,是由司禮監選擇宦官擔任的。但是,自從其舉行了冠禮后,就進入了出閣講學的階段,一般是由翰林院遣官教導的。
但是這針對的只是一般皇孫,朱翊釴又和一般的皇孫不同,他是朱載坖的嫡長子,某種意義上說,朱翊釴就是大明現在的皇太孫,當然不能以一般的皇孫而論。
徐階說道:“皇孫至重,宜早出外讀書,舊例皇極門右房有書房,講官以部臣或進士改翰林官充之,現在皇孫尚幼,可以由翰林院指派才識兼優之臣,輪值到裕王府上進講。”
嘉靖看了徐階一眼,問道:“選怎樣的翰林官去進講呢?”
徐階說道:“回陛下,照例應擇資深翰林和春坊的官員充任講官,翰林編修、修撰等充為待詔、庶吉士為侍書。”
嘉靖對于徐階的提議當即予以拒絕,精通禮制的嘉靖清楚,徐階說的這套待遇,已經是皇太子、皇太孫的講學待遇了,這可不行。
嘉靖說道:“皇孫尚幼,不必如此興師動眾,內閣和裕王講官、裕王在翰林院中擇一二才識優長之臣為皇孫進講即可。”
但是嘉靖也深知,朱翊釴就是未來的儲君,開蒙進學不可不重,嘉靖還是吩咐道:“皇長孫雖幼齡,而克勤學問,正當涵養德性,充其大器。爾其勉盡乃心,朝夕輔導,俾智識益廣,道德有成。朕不吝官爵之賞。”
徐階趕緊說道:“陛下勝率及此,大明萬代之治,可期可盼矣!”
嘉靖見事情已經決定下來,就不再和閣臣們廢話了,閣臣們回到內閣,徐階對李春芳說道:“子實既是裕王講官,又是光學士,為皇長孫慎擇講官,就拜托子實了,子實和殿下商量之后,報于老夫,老夫在奏明陛下,務必要盡快。”
李春芳當即領命去辦。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