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兩人第一次以君臣的身份在文華殿相見,雖然朱載坖已經即位,但是朱載坖覺得文華殿距離內閣和午門都很方便,便于自己召見大臣,所以仍就在文華殿辦公。
徐階進來之后對著朱載坖恭敬的行禮了之后,朱載坖趕緊命人賜座,朱載坖將胡應嘉等人的奏疏給徐階,隨后問道:“徐閣老怎么看這事?”
朱載坖很清楚,作為現在的清流領袖,胡應嘉干的這些事情,就算不是徐階指使的,也和徐階脫不了干系,高拱去位,誰得利最大,那不是不言而喻了嗎?
徐階當然早就看過了這些奏疏,現在朱載坖親自召見他問及此事,徐階這才說道:“陛下,老臣以為,科道風聞言事,高閣老此事有些過激了。”
對于徐階的看法,朱載坖倒是部分認同,胡應嘉、歐陽一敬等人說白了不過是些七品小吏罷了,而且這次他們彈劾的是楊博,高拱突然跳出來,多少有些幫楊博分擔火力,實在是有些不智。
不過高拱性格就是如此,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朱載坖說道:“朕初即位,就更易大臣,似乎有些說不過去,閣臣至重,不宜輕動,徐閣老以為呢?”
朱載坖的話算是一語雙關了,不宜輕動閣臣,不僅僅說的是高拱,也是說的徐階,朱載坖的意思也很清楚,高拱不能動,作為回報,朱載坖也不會短時間內更易首輔,希望徐階作為清流領袖去安撫科道,將此事按下去算了。
徐階當然也明白朱載坖的意思,徐階說道:“高閣老之前要將胡應嘉等人黜為民,老臣以為不可,科道上疏言事,縱有錯漏之處,不宜過分嚴懲,為的是廣開言路,使陛下耳聰目明也!”
對于徐階的意思,朱載坖啊當然是很清楚,朱載坖隨即下令將胡應嘉、陳聯芳、辛自修調外官,將其趕出科道,算是給高拱除了氣,徐階也就此告退。
高拱府上,黃錦正在高拱的書房中,高拱所謂上疏求去,只不過是氣話罷了,好不容易才熬到朱載坖登基,高拱怎么舍得就此致仕回鄉呢?但是這次科道來勢洶洶,內閣里又有徐階針對他,高拱自感不敵,所以才以退為進的。
黃錦對高拱說道:“高拱,陛下不允你求去,叫咱家說,你的養氣功夫,莫說分宜、華亭,就是張叔大也不如啊!”
高拱說道:“黃公公,徐華亭之專橫,比之嚴分宜,猶有甚之!”
黃錦笑著說道:“可是當年,徐華亭在內閣時,奉承嚴分宜,咱家都自嘆不如,高閣老你怎么不學學呢?”
面對黃錦的勸告,高拱當然知道是朱載坖特地派黃錦來勸自己的,他這人性格就是如此,說他小心眼也罷,快意恩仇也罷,他從來就是如此,這點倒不像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