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載坖積極調動部隊,準備應戰的時候,板升的俺答也在召集土默特部的首領商量南下的事情,這兩年俺答東征西討,將蒙古諸部算是徹底打服了,甚至將觸手伸向了青海一帶。
俺答的實力現在又壯大起來了,在吞并了一些部落之后,俺答現在手上所掌握的兵力比之之前要雄厚多了,而且他聽說大明又換了皇帝,所以決定南下,不過對于這次南下劫掠的地點,俺答帳下的幾個大頭目是有分歧的。
吉囊認為,還是要從薊鎮著手,只有突破薊鎮邊墻,才能夠到大明的京師附近劫掠,逼迫大明接受他們通貢的要求,同時給這位剛即位的大明新皇帝展示蒙古的武力。
而黃臺吉則不這么認為,黃臺吉的住牧地就靠近薊鎮,他很清楚現在薊鎮的邊墻已經經過全面的加固,守衛邊墻的士卒也比之前增加了不少,薊鎮的防御強度是很大的,不是嘉靖二十九年的時候那樣,可以輕易破口而入的,而且就算是破口了,現在官軍的反應速度是很快的,薊鎮的京師附近的官軍會迅速趕來支援,根本沒有什么收獲,黃臺吉認為,還是在山西宣大附近尋找機會才是真的。
俺答對此也有些搖擺,在薊鎮破口當然能夠在心理上極大的振奮蒙古的時期,打擊大明的士氣,尤其是在新皇帝剛剛即位的時候,如果使朱載坖遭遇和嘉靖一樣的事情,對于朱載坖的政治聲望肯定是極大的打擊,但是自從庚戌之變后,大明一直在加強薊鎮的防御,而且由于呂弼的被捕,白蓮教在京師附近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所以現在對于大明京師的官軍部署,俺答是一無所知。
這就使得俺答現在對從薊鎮寇邊還是心存疑慮的。
更重要的是,趙全等人也力勸俺答從山西入寇,原因也很簡單,山西的白蓮教徒數量眾多,聲勢浩大,而且和趙全聯系很緊密,能夠為趙全所用。對于山西和宣大三鎮的情況,俺答了解的也相對清楚,現在三鎮中,實力最雄厚的當然是宣府鎮了,宣府鎮城高池深,官軍也素稱精銳,不好攻取的。
山西鎮有三關之險,且與大同、延綏相呼應,不好攻取,唯獨就是大同鎮,大同西起丫角,東止陽和,邊長六百四十余里。東北與諸胡聯袂,西接套虜,雖然有所謂天險,但是由于官軍兵力不足,不能向所有的要塞派駐足夠的兵力。
而且大同鎮之前也是俺答和官軍反復拉鋸的地方,俺答的入寇,官軍的搗巢,頻繁的戰事在大同持續了十年之久,三軍暴骨,萬姓流離,城郭丘墟,芻糧耗竭,邊臣首領不保,朝廷為旰食,而自嘉靖四十年以來,整個山西地區又多次爆發旱災。
山西的官員向朝廷上疏稱:山西列郡俱荒,太原尤甚。三年于茲,百余里不聞雞聲。父子夫婦互易一飽,命曰‘人市’。宗祿八十五萬,累歲缺支,饑疫死者幾二百人。
連大明的宗室成員都不能保全性命,普通百姓和士卒們的生計之艱難就可想而知了,雖然朱載坖即位之后采取了蠲免賦稅,增加開中,向大同等邊鎮運輸本色,但是也僅僅是勉力維持罷了。由于生活的困頓,大量的百姓準兒信奉白蓮教,為趙全等人所用,雖然朝廷是嚴厲打擊,但是并不能制止白蓮教在山西地區的傳播,現在大同等鎮的白蓮教徒數以萬計,都可以為趙全所用。
而且之前的大同右衛之圍還有兩次成功的破口入寇,使得俺答對于大同等處的地形十分了解,俺答對于大同確實不算陌生。在權衡利弊之后,俺答決定,集結部眾兵發大同,但是為了迷惑大明,俺答還是派吉囊率三萬騎襲擾薊鎮,來干擾朝廷的判斷。
大同鎮,宣大總督曹邦輔、提督宣大軍務馬芳和新任山西巡撫劉燾、大同鎮總兵劉漢齊聚一堂,商議防秋的事情,最近山西各地的白蓮教徒活動猖獗,使得曹邦輔感到不安,他很清楚,這些白蓮教徒和趙全聯系緊密,他們的異動極有可能是俺答大規模入寇的前兆,所以曹邦輔趕緊通過密疏向朱載坖奏報此事。
好在朱載坖反應迅速,已經下令向大同鎮征調援兵,轉運糧秣了,劉燾到任之后,查禁白蓮教的工作也可以交給他,曹邦輔可以和馬芳一道專心防備俺答了。
這幾日曹邦輔、馬芳和劉漢一道巡視了大同的邊鎮,駐軍士卒羸弱,軍儲匱乏,欠餉數月已經是常態了,要想石膏大同鎮的防御能力,首先就是要讓士卒們填飽肚子。
馬芳對曹邦輔說道:“曹制軍,眼下大同邊儲匱乏,軍士餉銀無著,何以御敵?還請速發糧餉,振奮軍心才是。”
曹邦輔當然知道糧餉的重要性,但是他現在手頭也沒有太多的錢糧,只得說道:“老夫只能先發銀五千兩,糧食一萬石,散給士卒,待京通倉糧轉運到后,給士卒各發本色一石。欠餉嘛,只能看陛下能否撥出一些了。”
有總比沒有好,起碼先把軍心穩定住再說,馬芳命令劉漢沿邊巡視,查漏補缺,同時從自己的親兵家丁中選調精銳,充作夜不收,查探情報。
而馬芳自己干脆留在大同鎮城,臨敵指揮,同時征調各處援兵,充實大同的邊防,還有延綏等處的援兵,也被馬芳調至大同來,加上自己麾下的六千騎,馬芳手中直接掌握的機兵已經過萬了,但是馬芳還是覺得不夠,傳檄宣府,將李成梁部的五千騎也調至大同,準備應戰。
而曹邦輔則在太原籌措糧餉,同時再次向朝廷請求支援,對于宣大的再次請求糧餉,朝廷的反應不一,有人認為俺答還沒有入寇,曹邦輔就大肆請兵請餉,一旦俺答襲擾他處,豈不是空費帑銀?
但是朱載坖對于曹邦輔的要求都予以滿足,甚至動用內帑,補發軍餉,為此朱載坖還專門下旨:俺答掠薊遼,震畿甸,蹂云谷,殘晉代,侵關陜。鋒鏑之禍,可忍言哉?哭泣之聲,今猶在耳!朕承先帝之志,必大加撻伐,使其知中國不能犯也!各鎮官軍,用命死戰,朕不吝錢糧官爵之賞;若有逡巡畏戰,以致生民涂炭者,朕必置之重典!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