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來孫要撤兵回到自己的住牧地,而覺昌安也要收攏潰散的部眾,也要回到自己的居所,當然他們是不會就這么離開的。
在撤兵之前,打來孫和覺昌安派兵還趁官軍無力出戰,洗劫了四處的鄉野,擄掠了大量的人口。
遼東總兵黑春身中兩箭,雖然有甲胄阻擋,但是蒙古射雕手所使用的透甲箭鏃還是洞穿了他的甲胄,黑春重傷不能理事,得知消息的遼東巡撫侯汝諒一面向戰況奏報京師,一面親自趕赴沈陽中衛,指揮官軍收復失地,重新加強防備,等一系列的善后事宜。
侯汝諒的奏疏到了京師之后,朱載坖并沒有發火,而是召集了內閣閣臣和六部九卿等一眾重臣,傳閱了從遼東發來的奏疏,還有俺答的奏疏。
朱載坖說道:“眼下應該怎么辦,諸位說說吧。”
這次打來孫和覺昌安算是狠狠地打了大明的臉,熟悉朱載坖的臣子們都知道,這位皇帝可不是什么能忍的主,什么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話在他這里完全不適用,朱載坖的態度就是一點,那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沒有什么別的好說的。
對于他來說,打來孫和覺昌安既然敢挑釁大明,大明是肯定要還以顏色的,尤其是覺昌安,朱載坖這次不滅了建州左衛,他就不配姓朱。
高拱等人也是認為,要是不還以顏色,恐怕這些屬夷一個個都要跳起來了,這次的性質是十分嚴重的,大明的屬夷勾結北虜,入寇破關,攻城劫掠,這樣的事情,大明都沒有反應的話,朱載坖這個皇帝還怎么統御九州萬方,大明還算什么天朝上國。
所以無論是內閣還是朱載坖,這次的態度都是一致的,就是要調兵遣將,報仇雪恨,因為這不是俺答這樣的北虜入寇,建州左衛可是大明的屬夷,覺昌安是大明朝廷冊封的建州左衛指揮使,這是叛逆,若是連這樣的叛逆都不加以剿滅的話,大明朝廷的威嚴,天子的尊嚴就蕩然無存了。
朱載坖見內閣也支持他的意見,于是說道:“兵部、戶部要詳細拿出方案,調動一切可用之兵,可支之餉,務必要將建州左衛闔族殲滅,一個不留。”
朱載坖對于女真人本就是嚴加防范的,既然覺昌安敢跳出來,朱載坖就要狠狠的收拾他,不光是要消滅建州左衛,為死難的官軍士卒、官員報仇雪恨,還有就是要維護朝廷的威嚴,讓這些藩屬、屬夷都明白,挑釁大明是絕對沒有好果子吃的。
現在的問題就是先要怎么收場,然后就是調動哪些部隊,朝廷要準備多少糧餉的問題。
收場的事情好說,此戰凡是力戰殉國的軍官士卒和殉節的文臣,該封賞的封賞,撫恤的撫恤,同時將一應殉國的軍官士卒和文臣都入祀憫忠祠,然后就是追責的事情了。
朱載坖認為不管是遼東還是薊鎮的各官員,大體上還是盡職的,遼東畢竟兵馬稀少,再加上又是被覺昌安和打來孫突襲,加以薄懲,以激勵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