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把漢那吉要要投奔大明的原因朱載坖還是十分能夠理解的,在宣大后續的奏疏中也得到了體現。
把漢那吉可是北虜的重要人物,得知他的請降,無論是曹邦輔還是馬芳,立即趕往平虜衛親自接見把漢那吉,弄清楚事情的情況。
據把漢那吉的說法,他之所以投奔大明,是因為俺答奪其新婦,故而投奔大明。
宣大的第一份奏疏上也是這么奏稱的,曹邦輔奏稱:今有虜酋俺答親孫把汗那吉率妻奴八人來降,稱是伊祖奪其新婦,以此抱憤而逃,投向中國。
但是這個說法,內閣一幫老狐貍根本不相信,李春芳當即以內閣的名義嚴令曹邦輔等人,詳加查探,務要探得真情,具本上奏。
李春芳他們根本不相信這個理由,要求曹邦輔等人一定要探得真情,詳細向內閣奏報,作為決策的參考。
馬芳由于長期在蒙古生活過,精通蒙語,而且和俺答也熟悉,在蒙古人中也頗有威望,所以承擔了這項重任。
經過馬芳和把漢那吉的深入交流,他投奔大明的直接原因,確實是這個,據馬芳和曹邦輔的上奏稱:把漢那吉乃是由其祖母伊克哈屯撫養長大的,替其定下歹慎的女兒,名號比吉,是俺答女婿的女兒,過門已經六年。那吉復尋下兀慎家達子取兔扯金的女,要娶間,俺答將阿爾禿廝定下不知達名家女強娶為妻。彼家生氣構怨,俺答卻將那吉原尋下取兔扯金的女與了阿爾禿廝。
把漢那吉因而生怨,于是投奔大明。
對于把漢那吉的這個說法,李春芳等人認為,這只是他投奔大明的導火索罷了,若是僅僅因為這事,在蒙古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蒙古又不是大明,哪里有那么多的的綱常節義,所以李春芳等人要求曹邦輔繼續詢問,務必要探知真情,尤其是虜中情況。
朱載坖對此還專門詢問過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為什么篤定這不是把漢那吉投奔大明的原因。
李春芳說道:“陛下,把漢那吉乃是俺答之孫,又是伊克哈屯所撫養,按照蒙古習俗,伊克哈屯的部眾,到時候都會留給把漢那吉,再加上其父的部眾,把漢那吉日后在土默特,必然是一大臺吉也,僅僅為一女子,就棄其部眾,絕其親屬,豈不大違常理乎?”
朱載坖也不得不承認,李春芳他們分析確實是有道理的,哪里有那么多沖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背后的算計罷了。
朱載坖于是也嚴令曹邦輔等人,務必要探知真情,尤其是把漢那吉投奔大明的真實緣由。
把漢那吉哪里是曹邦輔、馬芳這樣的老狐貍的對手,要不了幾個回合就把背后的原因全給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