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院的現實情況就是,各種能工巧匠應有盡有,天下的各種材料也都可以調度,但是這些能工巧匠大多不怎么精通文墨、算學,他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經驗來做事,這顯然不是朱載坖所希望的。
就拿最簡單的度量衡來說吧,朱載坖從嘉靖年間就要求要統一度量衡,但是直到現在,朝廷各部之間的度量衡都無法統一,這是現在必須要解決。
朱載坖交給朱載堉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這個,帶領文思院去統一朝廷各官署的度量衡,日后朝廷的所有度量衡都要有文思院制造,凡是與朝廷的度量衡不符的,皆以違制論處。
第二一個就是要研制一種簡易機床,現在火銃生產最大的問題就是銃管的制造,這也是制約火銃產量的最大問題,十多年遵化鐵廠也不過生產了八萬余支火銃,遠遠無法滿足大明軍隊的裝備需求,朱載坖迫切要做的就是提高產量,進行標準化生產。
朱載坖還為朱載堉和嚴世蕃分了工,嚴世蕃負責管理,而有關技術上的事情由朱載堉負責,朱載坖隨即下旨,以鄭王世子朱載堉為宗人府少宗正、文思院副使。
朱載坖的詔書一下,震驚了整個朝堂,多少年了都沒有宗室任職了,至于宗人府早就沒有在官員認識中了,若不是朱載坖這次提起,很多官員都忘了大明還有這么一個衙門。
他們紛紛上疏給朱載坖,力陳不能留朱載堉在京師,原因很簡單,官員們認為朱載堉是宗室,現在太子又小,不應該將其留在京師,恐有他變。臣子們想說什么,朱載坖很清楚,不過朱載坖認為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鄭藩和朱載坖的關系實在是太遠了,第一代鄭王乃是仁宗皇帝之子,宣宗皇帝的弟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機會的。
而且現在內有李庭竹等人掌握京營,外有戚繼光在薊鎮練兵,廠衛也都在朱載坖的掌握之中,朱載堉一個無兵無權的閑散世子,能干什么?再說了,為什么將朱載堉放到嚴世蕃那里,就是讓小閣老看住他,朱載堉要是想和嚴世蕃玩心眼的話,那倒是一場好戲了。
不過該預防的還是要預防,既然準備留鄭王父子在京師,還是要做好相應的準備,朱載坖給朱載堉父子在京師賜宅邸一座,同時命令廠衛選派精干人手潛伏在府內,全天候、無死角的監控鄭王父子。
然后朱載坖正式下詔,以鄭王朱厚烷為宗人府宗正,令其到京師供職,消息一出,連內閣都不同意朱載坖的這個命令,禮部更是堅決反對,因為宗人府的權力早就被禮部所侵奪,現在朱載坖任命鄭王朱厚烷為宗正,無疑是在削弱禮部的權力,連一向不怎么發聲的禮部尚書高儀這次都在朱載坖面前痛陳利害,認為朱載坖這是在破壞祖制。
朱載坖將閣臣和禮部尚書高儀叫來,拿出四川、山西等地督撫巡按等官員參奏藩王不法事的奏疏,沉聲問道:“這些奏疏你們都看過了,內閣為什么沒有擬票?禮部為什么沒有處理?”
面對朱載坖的質問,一眾大臣們有些無法,說個實話,地方官員和藩王們的矛盾是長期存在的,他們互相參劾也是常有的事情,朝廷一般都是和稀泥,畢竟藩王們再不受待見,也是龍子龍孫,不好得罪的。
但是這次朱載坖是鐵了心要收拾這些藩王們了,他不等大臣們解釋,直接說道:“太祖有明訓,宗人府管理宗室,現在既然禮部管不好,鄭王乃是朕的叔叔,賢明天下皆知,朕就讓鄭王管束這些宗室們,卿等不必再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