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在京師等候欽差們將蜀王朱宣圻宣召到京師來,同時密令巡撫四川都御史譚綸,等待蜀王離開之后,立即清丈田畝。
其實歷代蜀王還是對朝廷比較忠誠,也很懂得眼色的,如當代蜀王的爺爺朱讓栩,當年嘉靖重修太廟,蜀王獻黃金六十斤,白金六百斤,以助大工,嘉靖還特旨表彰過,當然,這也說明蜀王府的豪富。
但是當代蜀王朱宣圻本就有些不太上路子,和四川當地官府的關系一向很差,四川撫按官員多次彈劾他,這次朱載坖終于下令將其宣召到京師來處理。
傳旨的欽差經過近兩月的跋涉,才抵達成都,巡撫四川都御史譚綸早就接到了朝廷的塘報,趕緊去迎接各位欽差。
按照慣例,宣召親王,是要由親臣辦理,這是祖制所規定的,親王及嗣子,無論出遠方、守其國還是在京城,凡朝廷宣召,都要派遣儀賓、駙馬或者內官,并且赍持御寶文書和金符前去,只有符合上述規定,親王才能啟程詣闕。
即便是皇帝召見藩王,也要遵循三點:第一,宣召人員必須為儀賓、駙馬或者內官;第二,宣召之人要持御寶文書并金符以為憑信;第三,宣召之人僅有代皇帝召王進京的權力,絕無問罪之權。
朱載坖這次是完全遵循了祖制,派遣駙馬都尉許從誠和內官監少監陳矩到成都來宣召蜀王入京。
不過四川巡撫譚綸卻沒有這么樂觀,他擔心出亂子,這也不是沒有先例的,當年歸善王被人誣告謀反,武宗下令將其囚禁于鳳陽高墻,沒想到歸善王立即嚇得魂飛魄散,大哭:“冤枉呀!”當即一頭撞死在墻上。
之前嘉靖三十五年,徽王逆案發,嘉靖也是準備將其遷往鳳陽高墻囚禁,徽王在府內望見大隊人馬向徽王府沖來,恐懼不已,自認生路已絕的他先強迫正妃沈氏等十六人自縊,隨后自己也懸梁自盡。得知朱載埨畏罪自裁,次妃林氏等五十余人爭相取帛自縊殉葬。
這兩年事情都搞得朝廷極為被動,雖然這些藩王們確實是惡行昭彰,但是他們在未經朝廷審判之前就自殺的行為,還是會讓人認為朝廷處理不公,皇帝失了親親之仁,譚綸擔心的也是這個問題,一旦蜀王也這么干,朱載坖肯定會很被動的。
譚綸說的這個問題確實很關鍵,一旦真的發生了,別說譚綸要為此受罰,前來的欽差有一個算一個都跑不掉,藩王們肯定會要求嚴懲他們,朱載坖也保不住他們。
這個時候大家都將目光看向了譚綸和王世貞,他們是現在職務最高的兩人,當然要他們拿主意了。
王世貞問道:“譚都憲怎么看此事?”
譚綸說道:“少司寇,事不宜遲,依老夫看,現在就傳旨,控制蜀王,而后立即出發,回轉京師,方為妥當。”
譚綸的想法很簡單,趕緊把蜀王送走,他是四川巡撫,只對四川地面上的事情負責,蜀王在四川一天,就和他有干系,只要將蜀王交到欽差手中,送出四川地面,就和譚綸無關了,所以譚綸的想法就是快刀斬亂麻,趕緊將蜀王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