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很清楚,按照龐尚鵬的辦法,每年從兩淮鹽場拿出三成的食鹽專門用于消化積存的鹽引,一年也就是二十多萬引,也就是說,大明日后就是一引也不超發,也要三四十年才能將現在積存的消化完。
這三四十年間,大明就是風調雨順,海宇安寧,沒有需要超發一些鹽引來臨時籌措費用的時候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九邊嗷嗷待哺,太倉空空如也,都需要鹽利來支撐,根本不可能容許這么辦。
高拱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再次召集馬森等人商量應該怎么處理此事,面對如此巨大的未支鹽引,這些大臣們都深感無力,即便是龐尚鵬也感到絕望,這么龐大的數字,根本是難以消化的。
馬森等人也是這么想,別說現在是確實沒有能力解決這些未支的鹽引,就是能夠解決,馬森也不可能拿銀子或者是食鹽解決的,馬森最近詳細查閱了戶部的卷宗,尤其是這么龐大的未支鹽引,到底是怎么產生的?這是馬森很不解的事情。
馬森通過查閱檔案,還是得知了其中的原委,這些未支的鹽引,主要有幾個來源,一是朝廷臨時為了籌措資金,超發的鹽引,主要是在嘉靖二十九年到嘉靖四十年之間,這段時間大明南倭北虜,頻繁用兵,浩大的軍費開支使得太倉根本無法支應,只有超發鹽引,籌措軍餉。
第二就是皇帝濫發的,這個的持續時間就很長了,從英宗、憲宗、孝宗、武宗都有存在,尤其是在孝宗時期,是濫發鹽引最瘋狂的時代,藩王、勛臣、外戚向孝宗奏討鹽引,動輒數以萬計,孝宗都一一予以準允。
這部分鹽引占了現在未支鹽引的大頭,馬森可不愿意買這個單。
所以馬森直接說道:“高閣老,諸位,老夫已經查閱歷年鹽引開支了,這些未支鹽引,大部分都是當年勛戚們奏討所導致的,朝廷并未因此得一錢之利,卻要因此承擔這數百萬鹽引的支取,絕不可行!”
這是自然的,這個錢或者鹽,朝廷是不可能出也拿不出的,那么大家就要真的考慮鄢懋卿之前的建議了。
馬森的看法還是沒變,就是不能直接使鹽引作廢,這樣會影響到鹽引的信譽,進而影響到朝廷的鹽稅收入,絕不可行。
高拱于是將此事交給了鄢懋卿,令鄢懋卿和龐尚鵬商量出一個辦法來,再密疏陳奏朱載坖。
其實現在的重點已經很明確了,這次的鹽政改革,就是要消化掉龐大的未支鹽引,將大明的食鹽生產、銷售回歸正軌,既保障九邊軍鎮的邊儲,還要保證太倉的收入。
鄢懋卿和龐尚鵬去想辦法了,而朱載坖也在翻閱陸繹從東南發回的奏疏,經過錦衣衛的調查,東南的大鹽商大概有近二十家,他們每一家都是富可敵國,身家巨萬,不僅掌握了巨額的資本,手中更是握有天量的鹽引,無論是邊商還是內商,都得仰其鼻息,才能生存。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