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松得到了阮氏的支援之后,也向諒山河太原增派了援軍,同時為了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鄭松加大了對于倭軍的圍剿力度,派出重兵和戰象圍剿倭軍,希望掃清倭軍對于安南后方的威脅,鄭松任命太尉、榮國公何壽祿親自統兵為偽京畿鎮守使,負責升龍府的防御問題。
按照鄭松的計劃,第一隊:左區營,阮有僚、鄭檸等領銳和忠義各營奇將士兵一萬為先鋒前進。第二隊:右區營,黃廷愛、鄭桐等,象馬兵卒一萬。第三隊:前區營,鄭杜,甲兵象馬一萬。第四隊:中區大營,何壽祿親督中軍兵馬二萬。第五隊:鄭椿、吳景佑等同總督糧兵,為后軍。
同時鄭松自己掌握最精銳的安南御林軍兩萬,駐守升龍府,何壽祿則統兵先安定升龍府附近,征剿倭人,安定后方,何壽祿既是鄭松的心腹,更是安南現在的名將,還是很有能力的,在他的指揮下,升龍府附近的倭人很快遭到重創,安定了升龍府附近的局勢。
而官軍水師從廉州府出發,經過兩日航行之后就抵達了原武寧州所在地,這里是當年大唐安南都護府武寧州的故地,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小漁村了,官軍水師放下小艇,用于運輸官軍士卒上岸,而當地的百姓一看到官軍上岸之后,就四散奔逃了,官軍用了一天時間登陸和運載各種物資,俞咨皋也率軍進駐此地。
命令武功中衛迅速在此地搭建出了一個臨時港口,以供官軍運輸補給和援兵,官軍同時在此處搭建營寨,就地駐防,安南地方官府很快就得知了官軍登陸的消息,得知官軍在武寧登陸的消息,鄭松是大驚失色,武寧在升龍府和諒山之間,官軍這樣做目的是很明顯的,就是要截斷諒山守軍的后勤,同時直接威脅升龍府。
鄭松立即命令京畿鎮守使何壽祿統兵前往,拔掉官軍的這顆釘子,同時也命令諒山守軍派兵支援,最好是能夠將官軍趕下海去,何壽祿率兵趕到武寧州的時候,官軍已經修整好了營寨,同時水師也運送來了大量的物資和后續的火炮,官軍圍繞港口不妨,這使得何壽祿很頭昏。
作為安南國內的老將,他很清楚官軍現在的意圖,就是倚仗水師的優勢,準備直接切斷升龍府到諒山、太原的后勤路線,使得諒山、太原的守軍不戰自潰,而官軍則可以一路長驅直入,占領安南的重要據點,所以官軍的用心是十分之險惡的,何壽祿很清楚要想守住諒山河太原,必須將官軍趕下海去。
但是官軍背靠大海,有水師幫助運輸物資和提供火力支援,要想進攻必然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官軍有水師的優勢,肯定會源源不斷的運送援兵來,要是不及早行動的話,等到官軍人數增加,自己就打不過了,所以何壽祿在準備之后,立即對武寧州的官軍發動了進攻。
官軍不過一萬五千,其中五千還是武功中衛的士卒,戰斗力并不強,真正有戰斗力的是一萬余的官軍精銳和在一邊為官軍提供火力支援的水師戰艦,水師戰艦上所裝備的三十斤、六十斤重炮可以為官軍提供火力支援,而何壽祿則是依靠著兵力優勢和戰象的優勢,迅速將官軍趕下海去。
所以何壽祿迅速整頓兵馬向官軍進攻,何壽祿麾下的安南軍隊,臨時征募的士卒占一半,他們都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何壽祿擁有數百頭的戰象,這些戰象也是他的本錢之一,所以何壽祿直接命令安南軍隊向官軍全線進攻,俞咨皋通過望遠鏡查看了一下安南軍隊的情況。
安南軍隊的裝備很差,沒有火器,甲胄也很少,除了戰象之外的其他的安南步卒很難對官軍構成威脅,所以官軍的重點是要解決這些戰象,官軍水師戰艦上的重炮首先開火,由于怕誤傷友軍,官軍戰艦上的火炮都是按照最大射程來的,所以命中率很低。
何壽祿不是沒見識的人,他見過火炮,安南也是有火炮的,不過只在升龍府有,他當然知道火炮的威力,所以他趕緊督促安南軍隊加快速度,只要安南軍隊和官軍混戰在一起,官軍的火炮就無法發揮作用了,安南軍隊催促著戰象前進,直奔官軍的營寨。
這些戰象確實是在戰場上有很強的壓迫感,但是官軍對于大象還是比較了解的,不光是安南用大象,大明境內的一些土地也曾經用過大象,對于大象,官軍已經是十分了解的,該怎么對付大象,俞咨皋也很熟悉,畢竟在兩廣鎮守十多年,對于這些東西還是十分了解的,俞咨皋命令官軍的火炮瞄準戰象,火銃瞄準象兵,只要進入射程,就予以打擊,大象一旦受傷,就容易失控,反而難以控制。
何壽祿指揮安南軍隊快速接近官軍營寨,也官軍水師戰艦上的重炮命中率也隨時距離的拉近而上升了,六十斤重炮的炮彈砸進安南軍隊的陣型之中,看起來威力驚人,但是實際上所造成的傷亡并不大,因為安南多是黏土,炮彈打進去就陷入黏土中,沒有形成跳彈,無法造成大量的傷亡,但是對于安南軍隊這些新兵,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
何壽祿繼續督促安南軍隊快速前進,在他看來,只要能夠和官軍短兵相接,勝利還是會屬于他們的,安南軍隊抵近道官軍營寨前一百丈的時候,官軍的火炮齊發,官軍的三斤火炮對準安南軍隊的戰象開火,這些戰象雖然皮糙肉厚,但是要想抵擋炮彈,還是顯然不夠的,十幾頭戰象被當即打倒,在地上哀嚎起來。
大象這種動物,膽子本就不大,一聽到同類的哀嚎,便混亂了起來,盡管安南士卒竭力控制戰象,但是還沒等他們安撫好這些戰象,官軍的新一輪炮擊就來了,這下這些大象根本不管背上的安南士卒,發起狂來,四散奔逃,反倒把安南士卒們踩踏的死傷慘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