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楚琿因為首沖在先,不免為袁承指鋒波及,右臂便不能抬起,軟嗒嗒重下,左臂雖可使動,然而出拳卻不靈便,只有閃過一旁,心想:如果這袁承欺身而前,那么自己這左臂也是不保,心下不免怯怯然!阿爾圖和杰書因為緊隨其后,也是被波及,一個個撲通倒地,一時真氣逆行,不得行動,眼見袁承到了眼前,目中驚駭,因為在他們眼中敗者只有死!可是袁承忽然一笑。這兩人見狀心中不禁更是跳了一下,心想:這是殺饒前奏?袁承卻不過為己甚,坦然道:“你們都是滿洲人中的好武士,勝敗不足論!”他身后是那些滿洲少年,人人卻止步不前,誰也不敢于發難,皆為其氣勢所迫。他們心想:原來漢人之中也有英雄!
袁承見他們如此,淡然一笑道:“今日之事全當未有發生,皇上問起只習武之時意外跌傷。”他完轉頭而出。其實眾人心中也著實害怕這袁承向皇上起,那樣一來難免人人受責,而現在這袁承卻不以追究,眾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算落地,任誰都未想到這漢人少年有此胸襟,但怪他可以勝任袁門少主!
袁承回到自己的侍衛營,但覺心中愁緒萬千,輾轉難眠,便自出了禁城——因為他有皇帝當初所賜的御牌,可以出入禁城,不受節制,這是嘉慶皇帝對他的信任,換作旁人豈能有此殊榮?可見嘉慶皇帝于他有知遇之恩,兩個人都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態,——因為下英雄不常有!
京都御街,十里繁華,自然為下首善之地,人物風流,景物出塵,處處透著高于別處,所以也便是下人向往之地!袁承正走之間,忽見空中有白鴿盤旋,似乎在尋找目標。忽然發現了袁承便沖了下來,然后平和地落在他肩頭。袁承見是本門的傳書信鴿。鴿子腿上綁了一個竹筒,內有字紙——不問可知便是本派之中的機密之事。
他來到僻靜之外,取下竹筒,然后放飛信鴿。他打開這字紙卻見上寫:少主在上,屬下近來偵得消息攝政王欲在上元節犯上篡亂,欲謀不軌!屬下以為可以趁亂誅殺皇帝,以期反清復明,恢復漢人衣冠!敬請少主欽允!袁承心中震驚不已,不想這攝政王會急急于謀逆,只是這消息又不可以告知皇帝,否則以他之性格,未始不會先行發難,那么局面便不可控,若然攝政王占了上鋒,那么下一個便是袁門,因為他知道這些年來他倒行逆行,殺戮下仁人義士,尤其是袁門弟子,所以可以是勢不兩立。他自然不會讓袁門立于江湖,危及朝廷;再者袁門少主袁承和皇帝可是有情交莫逆,他公然奪位,袁承也不會坐視不管,所以于公于私他都要誅殺袁門弟子,否則只怕寢食難安!